《芣苢》《插秧歌》联读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VIP

《芣苢》《插秧歌》联读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芣苢》《插秧歌》联读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

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

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

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声朗读并分析三千年前的诗歌《击壤歌》,从而引出“劳动”。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二、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一)课堂活动——选词填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

歌。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运用了(比)的手法;“蒹葭苍苍,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

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的“诚斋体”。

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之掌握《诗经》六义文学常识,能准确辨别艺术手

法,识记文学常识。

三、文本研读

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任务是从以下四大方面来对比阅读《芣苢》和《插秧歌》这

两首诗。

三、吟诵——感受语言韵律

(一)初读:鉴赏语言特色

女生读《芣苢》,男生读《插秧歌》。(老师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并指导

学生朗读。)

(二)这两首诗的语言特色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四字一句,音韵和谐。

《插秧歌》:善用口语,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除第一句未压

韵外,都压韵。

四、赏读——感受劳动画面

(一)导学案要求同学们把这两首诗的画面画下来,画得最多的是插秧,几乎没

有人画芣苢的,为什么?(大家自由说)

欣赏同学画作:画得形神毕备。

作用:学习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大家知道什么是芣苢吗?

明确:“芣苢”(又作芣苡),植物名,即车前子。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

其嫩叶可食,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7-8月种子成熟后采

收,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植物。(课件展示芣苢的图片)

作用:让学生认识芣苢,突破学生理解诗歌的难点。

(三)为何采芣苢?

明确:①可以做药材;

②为了祈求得子;

③可以充饥。

(四)何人采摘芣苢?

明确:女子采摘

(五)再读《芣苢》和《插秧歌》,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

1.分析《芣苢》

⑴《芣苢》中的六个动词能否更换顺序?(合作探究)

作用:使诗意理解更准确,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核心素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之准确理解诗意。

明确:(通过思维导图把六个动词展示出来)

采:采摘也,从木从爪。一木一手,形象地表现采摘的动作,用手从树上采集。

有:是取得、获得,在诗歌中指采摘后有所收获的状态。

掇:拾取也,从手叕(zhuó)声。右边有四个又字。在古代又字指的是手。从字形

上看,“掇”字包含这么多手,我们可以想象遍地芣苢,妇女们捡都捡不过来,

忙碌中透露着喜悦。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就是成把成把的抓取,劳动快了,频率高了,劳动者完

全沉浸在劳动过程中,氛围更加欢快。

袺:提起衣襟兜取果实,就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盛取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有”是总体描写,两个字合起来构成了一次劳动过程。妇女们一开始就

呼朋引伴,拉开了劳动的序幕,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

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

程。

(2)《芣苢》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

文档评论(0)

lzy5536lz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