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第四章 队列研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队列研究;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Romanlegiononeof10divisionsofaRomanlegion

Groupofindividuals

具有共同的经历

随访一定的时间;FixedCohort(固定队列)

Agroupofindividualsrecruitedandenrolledatauniformpointinthenaturalhistoryofadiseaseorbysomedefiningevent

Cohortdoesnottakeonnewmembersafteritisassembled

Examples

SurvivorsofHiroshimabombings

ChildrenborntoHIV-infectedmothers;Opencohort(开放队列或动态队列)

Agroupofindividualsrecruitedandenrolledthroughamechanismthatallowsforinandoutmigrationofpeople

Definedbycharacteristicotherthandisease,e.g.,geographiclocation,administrativeunit

Dynamicpopulation

Examples

FraminghamStudy;固定队列;动态队列;;;选择暴露于及非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多个人群,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发病率、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的大小。;研究对象接触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称之为暴露;如,吸烟、性别,婚姻等。;二、基本原理;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由因及果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三、研究目的;四、研究类型;第二节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二、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的确定;暴露人群的选择;非暴露人群的选择;决定因素:

1、一般人群(非暴露组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

(P0)。P0越接近0.5,样本越小

2、暴露组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险(RR)

估计值

3、显著性水平:第一类错误概率α

4、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

5、失访的考虑。增加10%;估算公式:;注意事项;包括:暴露资料(即基线资料)

两组人群特征资料

结局资料;获取暴露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阅各种常规记录

2)调查询问

3)医学检查

4)环境测量

2、研究对象人群特征资料;3、结局资料收集-随访(follow-up);①确定分母的信息研究对象是否仍处于观察中

②确定分子信息确定研究人群结局事件的发生

③相关资料的收集有关暴露和混杂因素的资料;(2)随访的方法多样化,随访工具-调查表;1、描述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组成、随访的经过、随访时间、结局的发生情况、失访情况等,并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做均衡性检验。

2、两组率的描述、比较,进行关联强度的分析计算。

3、根据上述结果和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倚,作出解释。;一、队列发病(死亡)率的计算;队列研究累积发病率资料归纳表;2、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ID);队列研究发病密度归纳表;人时的概念:Persontime,PT;二、两组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三、暴露和疾病关联强度指标及计算;概念:暴露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该病

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是反映暴露因素和疾

病关联强度的一个指标

公式:

意义:RR说明暴露组发病(死亡)的危险性是非暴露组

的多少倍;相对危险度判断标准;;概念:也称率差(ratedifference,RD)、特异危险度、超

额危险度。为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

的发病(死亡)率之差

意义:AR表示暴露组中完全由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死

亡)率。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

公式:

或;;?

概念:又称病因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