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核素全身骨显像肺癌骨转移
肺癌是较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要紧经直接蔓延、血管及淋巴三条途径而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比CT、X线及MRI检测提早3~6个月发觉骨转移,是诊断肺癌全身骨转移的首选方式。本文对我院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70例骨转移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1资料与方式
一样临床资料对70例经临床诊断为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其中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岁。均经病理检查证明,其中,腺癌31例,鳞癌28例,小细胞癌11例。
仪器和显像剂显像仪器是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finia双探头SPECT,采纳低能高分辨准直器。常规标记99mTc-MDP(MDP由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提供,99Mo-99mTc发生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
显像方式所有患者经静脉注射99mTc-MDP740~925MBq,嘱患者多饮水、多小便,3~4h后进行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判定标准(1)病理诊断为肺癌;(2)有3处以上散在异样放射性核素散布,骨转移病症明显,且排除外伤及其它骨骼病变;(3)单处或2处放射性散布异样者,经X线或MRI检查提示骨转移。由科室集体读片报告判定。
2结果
依照患者医治情形不同,所有肺癌患者分为手术医治组和保守医治组两组;依照转移灶的散布表现分为局限性单一病灶组和随机散布的多发病灶(大于等于3为多发病灶)组。70例肺癌患者中经全身骨显像发觉骨转移者41例,骨显像阳性率为%,与国内外文献报导一致。其中48例保守医治组患者发觉骨转移者34例,阳性率是%,22例手术医治组患者发觉骨转移者7例,阳性率是%。两组不同有显著性(Plt;)。
肺癌骨转移灶的散布表现为局限性单一病灶和随机散布的多发病灶(大于等于3为多发病灶),表现为多发病灶者占%(31/41),多发病灶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及颅骨;单发病灶部位多为肋骨、脊柱,单发病灶组10例患者中有3例病灶经同机CT图像融合确诊。3讨论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反映全身骨组织的代谢性改变,对诊断转移性骨肿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骨骼是肺癌最好发的、初期转移的部位之一,晚期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国内报导为42%~52%[1],而国外为22%~64%。本文报导的结果较国内报导略高,与国外报导一致。
有一部份肺癌患者只有骨转移而无其他器官转移,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关于肿瘤分期、制订医治方案和判定预后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X线检查相较,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提早3~6个月发觉骨转移病灶[2],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转移首选的检测方式。
依照本组70例肺癌骨转移散布的结果,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骨转移多发生在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及颅骨,以脊柱和肋骨为多见。要紧可能与脊柱、肋骨面积及数量较多,且距原发灶较近,因此受累概率较大[3];另外,肺癌易累及脊柱周围的静脉丛,它是没有瓣膜的血管网,血流缓慢,癌细胞易滞留而进入椎体,因此脊柱骨转移率较高。
单发病灶比较少。说明肺癌骨转移一旦发生,容易普遍播散。单发病灶要紧集中在肋骨和脊柱,因此对肋骨和脊柱的孤立性浓聚灶要按期随访。
肺癌易发生骨转移,SPECT可一次全身骨成像,并有较高灵敏度,可初期发觉骨转移病灶。术前、术后应按期骨扫描随访,为肺癌分期及选择医治方案提供依据,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踊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寄晓,刘秀杰.有效临床核医学[M].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327.
[2]ErturanS,YamanM,AydinG,etal.Theroleofwhole-bodybonescanningandclinicalfactorsindetectingbonemetastases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J].Chest,2005,127(2):449-454.
[3]侯少洋,张蕾,王建军.肺癌骨转移核素显像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2):74-7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