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精准”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背景
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2014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作出具体指示,这标志着推行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2019年9月广东省公布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立项名单。“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从提出伊始,广东省便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聚焦创建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双精准专业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二、专业现状
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情况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在中职阶段的专业建设尚待探索和完善,专任师资相对不足,教学资源较少,产教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成熟。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不多,可借鉴的建设样例较少。
2.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落地的主要问题
(1)学生、家长认可度不够,生源面窄,且入学后学生较难适应双重身份的转型。家长往往重升学、轻就业。
(2)学校热、企业冷,教育模式仍是学校本位。企业与学校缺乏沟通交流,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表现被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开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3)双师队伍结构单一、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重理论轻实操。
三、“双精准”育人途径
“双精准”是广东职业教育的名片,实施“双精准”需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精准育人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龚小涛、赵鹏飞、石范锋,2019)。现代学徒制作为优化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能够强化协同育人,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实现途径。
针对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特征与需求,东莞理工学校在新兴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精确分析、精确对接、精确管理,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培养、双导师教授、双基地建设、双考核机制的开展,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让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岗位能力与专业能力、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融合(周苗,2022),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效解决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问题。
四、整体研究思路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校、企业双方合力协同育人,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培养、双导师教授、双基地建设、双考核机制的开展(邹文芳,2022)。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共同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解决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校企教学标准一体化、课程一体化、实训实习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一体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专业“二元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
打造契合东莞产业行业发展、适合中职学校、对口专业的校企育人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工学结合双导师、学校企业双场所、教师师傅双考核的“双精准·五双重”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五、具体实践
1.引企进校,建立与行业发展同步的实训环境
在建立机器人基础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训室的基础上,引入东莞宏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校,建立了智能装备零配件制造车间、工业机器人制造车间、智能装备装配调试车间等四个场景应用车间,完成从基础实训到仿真产线到场景应用的实训体系化建设,构建生产与教学一体化的实训环境,为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校企创新工作室,共同培育现代学徒工匠
图1整体方案引企进校,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创新工作室。一方面,学校专业教师进入校内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提升专业技能。企业师傅也向学校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技巧,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现代学徒制的导师团,更好地为学徒服务;另一方面,校企导师共同培育学徒,以导师群形式带领学徒进行岗位学习,参与企业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售后维修等。
3.根据调研成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专业骨干教师,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企业、行业学会及部分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行业学会及兄弟职业院校联系,撰写专业调研报告,引进企业进校,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持续完善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从具有行业特点、专业特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doc
-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doc
- “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教学中的探究.doc
- “二三四”机制下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思路与实践.doc
-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婴幼儿托育专业实训课程BOPPPS教学模式的研究.doc
- “技艺互为”: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oc
- C-STEAM教育在新媒体营销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oc
- 班主任中途接手班级的管理与思考.doc
-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doc
- 产教融合背景下岭南文化配图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