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教学中的探究
在2022年5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中的第一章第四条提到: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职业教育法》中得知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结合地方特点,探讨具有中山本土特色的课程思政的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与素质。
一、“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概述“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是针对“中山非遗文化”背后体现的精神而提出的概念,其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1.“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概述
根据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显示:截至目前,中山共有67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0项,市级41项,涉及舞蹈、习俗、手工艺等多领域,是中山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展现中山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中山市位于珠江出入口位置,其生活、文化等方面融汇性强,导致了中山非遗文化的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生命力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内涵精神,与新时期的中山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不谋而合,体现了中山本土非遗文化背后的精神,如果融入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将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思政。博爱是中山人群体的情感,是中山人精神的灵魂,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创新是中山人的工作状态,开拓进取、务实开放和精益求精;包容是中山人的文化心态,对本土文化自信,同时具有宽广胸怀;和谐是新时期的社会主调,也是中山文化传统的重要内涵。
2.“中山非遗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当地的产业,职业学校要培养当地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上、素质上都要满足企业的需求。《职业教育法》中提到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技能与素质,服务于当地企业。
“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概括为新时期的中山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融入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作为课程思政的元素,明确素质目标,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等素质培养,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思政,培养出具备新时期“中山精神”的中职学生。另外,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服装专业中非遗传统文化技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传承与创新中山非遗文化。
因此,课程思政与非遗文化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既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形成本土特色的课程思政,又促进了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意义“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服装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课程的设计、非遗文化技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使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效果更佳。
1.巧用“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引发共鸣与兴趣
近年来,中国非遗文化元素在国内外各大秀场上大放异彩,中国的非遗文化元素丰富多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3000多项,数量之庞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把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服装专业教学中,学生对本土的非遗文化感到亲切和熟悉,甚至对一些非遗技艺和传承人熟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用“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拓宽学生视野
首先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善用“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当中包含了许多非遗文化的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新的事物,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服装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包含了创新、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要具备创新能力,促使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新事物,同时需要具有一颗包容的心,对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要包容,甚至学会融合。因此,善用“本土非遗文化”课程思政,让学生在服装专业课学习中拓宽视野,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妙用本土非遗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素质
中山本土非遗文化的课程思政总结为新时期的中山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把中山非遗文化融入服装专业教学中,同时也是传递着新时期中山精神的课程思政。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巧用“中山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开拓进取、务实开放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本土的文化自信和宽广胸怀,构建和谐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此外,本土非遗文化的课程思政元素取自非遗文化背后的精神,体现当地的特色,符合当地企业对用人素质的需求。
4.活用专业课程,促进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
中职服装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当中也有许多非遗技艺,例如刺绣、缠花等技艺。中山非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与中职服装专业相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doc
-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doc
- “二三四”机制下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思路与实践.doc
-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婴幼儿托育专业实训课程BOPPPS教学模式的研究.doc
- “技艺互为”: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oc
- “双精准”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doc
- C-STEAM教育在新媒体营销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oc
- 班主任中途接手班级的管理与思考.doc
-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doc
- 产教融合背景下岭南文化配图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