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审辨式思维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docx

以审辨式思维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审辨式思维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课文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力量、凝练隽永的语言艺术,是培养学生优质思维的重要抓手。审辨式思维作为优质思维属于反思性思维的一种,以大胆质疑、审慎思考、严格论证、包容开放为特征。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审辨式思维的作用,通过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评价等环节,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度学习。

一、以审辨式思维重组和设计教学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缺乏系统意识,在一些单元中,文言文安排在单元靠后的位置上,单元整体目标则多由现代文课文承载,文言文课文教学有旁落感;即使在由文言文组成的单元中,教师还是习惯了单篇教学,系统性的整体设计意识仍然很淡薄。这样,以审辨式思维重组和设计就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突破的关键。

1.以审辨式思维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就初中文言文学习而言,指向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是总目标,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积累文言知识是具体目标。能够体现审辨式思维的教学目标需要关注的是:学习主体是学生并与学生身心发展适配,相关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对文言文课文的解读、分析、评价、论证等学习活动中,还要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提高要求。如教学《穿井得一人》,这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一,也就是一篇文言文寓言。这篇选自《吕氏春秋》的寓言讲述的是以讹传讹的小故事,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够完成对文言文故事大意的理解,对故事蕴含的寓意理解起来也不是太难。在这样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重视的是思维发展方面的学习要求:在熟读文言故事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人物(有闻而传之者、国人)心理和形象;感受传谣的荒谬,分析谣言形成的原因;多角度分析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以审辨式思维重组教学内容

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组并非随意调整教材顺序,增删教材内容,而是以合适的研究任务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并补充对初中生有益的文言文中联系紧密的经典片段,对教学材料进行重组,进而开展对篇章、语段等内容与形式的学习辨析、综合评价,体现教学内容重组对审辨式思维发展的价值。如在八年级山水题材的文言文系列散文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时间先后对这些散文进行排序,从中提炼出从古代山水散文发展看文人心迹的表达这样的主题,让学生关注文言文学习在优秀文化传承上的大方向,在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内容重组中,教师自然还需要适度补充其他山水题材的文言文精品,如在《三峡》之后补充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在《小石潭记》之后补充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其他作品,在《记承天寺夜游》之后补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

3.以审辨式思维安排教学流程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是从预习课文开始,到读好课文,再到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最后进行深入学习,基本上能够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但这样的教学流程属于线性结构,学生容易被教师操控,课堂缺失学生质疑和对话的有效参与,自然也不会出现深度学习。对此,教师需要运用审辨式思维安排教学流程,体现的是教学良性循环:即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质疑出发,经过合作探究、多重对话,获得认知成果,再进入深度质疑,进一步探究、对话,如此循环。如《湖心亭看雪》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探寻文眼所在,学生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张岱的痴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教师抓住这一疑问,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与对话,不断把问题推向深入,从文本中获得了充满思辨意味的结果,在教学流程中处处体现出思维运用的力量。

二、以审辨式思维开展有效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中考为教学指挥棒的大有人在,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只强调机械记忆词句的意思和文学常识,无法引领学生充分领会文言文中的美感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审辨式思维开展文言文教学,通过不断质疑、论证、生成,促成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发生。

1.在质疑批判中引发认知冲突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贵有疑是教师需要充分关注的重点之一,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已有的主张,进而对哪怕是权威解答都敢于问“真的是这样吗”,也可以对文本呈现的信息内容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学生形成大胆质疑的批判意识,引发文言文学习中的认知冲突。如《狼》一课教学中,对于狼和屠夫的分析,根据文本故事一般会得出狼狡诈又愚蠢、屠夫勇敢又聪明的结论;对这样的定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进行大胆质疑:真的是这样吗?具体地说屠夫真的比狼聪明吗?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发现,在屠夫与狼的较量过程中,屠夫尽管身边有使得顺手的屠刀却没有表现出杀猪时的勇猛,而一直被动地投骨喂狼,害怕被两只狼前后夹击;直到“麦场”的“积薪”“成丘”使他背后有了屏障,才迎来了转机,成功击杀了一只狼。从中学生认识到这样描写狼与人的较量,才充满真切感,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