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来自劳动者工作任务视角的经验验证.pdfVIP

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来自劳动者工作任务视角的经验验证.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流通经济(2024年10月,第38卷第10期)ChinaBusinessAndMarket(October2024,Vol.38,No.10)

doi:10.14089/11-3664/f.2024.10.001

引用格式:张艳华.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24(10):3-17.

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

——来自劳动者工作任务视角的经验验证

张艳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北京市100048)

摘要:基于工作任务理论,使用劳动者调研微观数据,估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劳动者就业替代风险的影

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服务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会使劳动者工作被替代的可能性

显著增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内生性检验,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同时,这种替代效应具有明显的工作任

务异质性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异质性。工作任务异质性表现为非常规认知类工作被智能化技术替代的风险最小,

常规体力类工作任务被替代的风险最大,非常规体力类工作任务与常规认知类工作任务被替代的可能性居中。

企业所有制性质异质性体现为国有企业劳动者工作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的风险最小,股份制企业劳动者的替代

性风险居中,私营企业劳动者的替代性风险最大。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具有较强的技术偏向,对中等技能人群

没有明显的替代性,在我国尚未显示出“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不断推进的情境

下,工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替代人工的可能性,通过推动签订劳动合同显著降低了劳动者被替代的风

险。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总量、技能结构、工作任务重塑等领域的影响,既深刻全面又复杂多变。因此,人社

部门需加强对从事常规体力类工作任务人群的就业动态监测,谨防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大规模失业问题。劳动执

法部门要重点关注私营企业的灵活用工问题,加强劳动督察,发挥社保的兜底保障功能,平衡就业市场的灵活性

与安全性,增强劳动者抵御技术失业风险的能力。教育、人社、工会等部门应加强协同,联合建立健全旨在提高劳

动者终身就业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帮助劳动者提高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就业替代风险的能力。各级工会需

加强对就业市场信息的分析,实现就业市场供需两端的精准链接。教育部门需考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注重

培养人机协作、人机互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工作任务;替代效应;就业极化

中图分类号:F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4)10-0003-15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经济领域讨论IFR)发布的《2023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我国

最多的议题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广机器人安装总量在2022年达到290258台的新高

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已然成为新一轮科峰,占当年全球安装总量的52%。机器人等AI技

技革命的主要动能,重新引发人们对于技术性失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

业的担忧和对劳动力市场适应性政策的讨论。国际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就业岗位产生了不小的

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冲击。证据显示,未来几十年内,美国将有近一半

收稿日期:2024-07-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20BJY053)

作者简介:张艳华(1979—),女,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

字经济与劳动就业、劳动力市场。

3

[1]

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动化。随着AI学习能力的提计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工作任务自动化的比

升,其不仅会替代如传统的薄记员、收银员等体力例达到9%。国内也有一系列实证成果支持就业

类工作,而且会对法律写作、卡车驾驶、医疗诊断威胁论的观点。如崔友平等[7]运用DEA-

等非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