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pptx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文体知识类;考点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2023·省卷第11题)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2.(2022·省卷第11题第1问)第⑦段画线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判断说明对象:①看标题——事物说明文,有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有时标题会暗示说明对象。②看首尾段,抓关键句——开头总起句、段尾总结句、中心句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③抓反复出现的词语。;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①分析标题——标题中如有修饰说明对象的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某种突出的特征。②抓关键句——抓住每段的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画出其关键词,然后进行摘录、整合。③全文归纳——整体感知全文,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思考层次间的联系和意义,然后综合归纳。;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①审题干,明确需下定义的对象及题目要求(如段落限定等)。②圈画关键词句,筛选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③将提取的信息整合,用“是”“叫作”等词连接起来。

(答题模板:“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是/叫作+被定义对象”或“被定义对象+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类;考点2说明顺序

1.(2024·广安第16题第2问)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2024·天津第8题D项)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1.判断说明顺序:;空间

顺序;逻辑

顺序;2.段落能否调换顺序:①表态——(一般)不能。②阐述理由——对需要调换的内容简要概括;指出二者之间属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指出二者与前后文内容有哪些照应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属于哪一种结构关系,如总分式、递进式、承接式等。③得出结论——当前顺序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因此不能调换。[答题模板:不能调换,因为第×段讲的是……,第×段讲的是……,运用了……的说明顺序(与……相照应/二者之间属于……结构关系),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改编)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这四个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么?

【答案】不能调换(表态)。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所以不能调换(理由、结论)。;说明文的结构;考点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1.(2023·省卷第13题)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数字、作比较)

2.(2022·省卷第11题第2问)第⑦段画线句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打比方)

3.(2021·省卷第14题B项)作者在讲明典、暗典、兴典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做既便于读者理解,又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①给出某句(段),要求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②给出说明方法(一种/多种),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③要求分析文中使用某一材料(如名人名言、农谚、事例等)的作用,可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入手作答。;第二步:判断说明方法。结合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筛选标志词进行判断(可能不止一种)。;第三步:分析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和该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具体分析。;第四步:理清思路,整合答案。根据不同的设问形式,按照“点明说明方法+内容阐述+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形式概括作答。;考点4说明文语言;1.分析语言特点/××语言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分析本文第1、2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答案】语言生动、典雅。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大自然和大自然中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②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第1段中“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抓住了事物典型的特点,富有表现力;又如第2段中“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一句四字,用语典雅,极富概括性。;2.“××”词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①解释——词语本身的含义(“××”词的意思是……/“××”词运用……的修辞手法)。②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③总结(表达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八上《苏州园林》)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八下《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1)“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解释)。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