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pdfVIP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异。高

中语文教材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解释古代作品用字时,注意了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的区别。但在注释中也有失当之处:古今字和异体字混注;通假字和古今

字混注;异体字和通假字混注;误释;前后注释矛盾。

标签: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异,

学习古代作品应当对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汉字异形有所认识。记录同一个

词的汉字本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写法,但由于汉字的流传历史长,使用的地域广阔

等原因,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记录同一个词的字有多种写法的复杂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典籍里大量存在。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情况虽然比较复杂,

在学界还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在意义相关性上存在不同特点。

古今字的今字的意义范围比古字小,只是分离了古字当中的一部分意义,或本义,

或引申义,或假借义,意义只是部分相同;异体字两个字的意义重合,意义完全

相同;通假字的两个字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因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而

借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包括读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古文注释上用术语

“同”和“通”来区别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如:

(1)佗邑唯命。[佗,同“他”](《郑伯克段于鄢》)①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祭十二郎》)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5)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促织》)

(6)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通“已”](《报任安书》)

(7)振之以威怒……[振,通“震”](《谏太宗十思疏》)

语文教材这样注释,对古汉语教学和学生了解汉字的历时和共时的复杂现象

以及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但我们也注意到教材用“同”和“通”这两个术语

交叉注释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样就出现了注释上的混乱。下面就教材中

的注释举例加以辨析:

一、古今字和异体字混注

古今字和异体字是有区别的。古今字指因时代差异而产生两个不同的形体,

今字分担了古字的本义或引申义或假借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谊”字下作注

时曰:“凡读经传,不可不读古今字。古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

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异体字指两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

两字都可替换。可见,古今字和异体字是不同的汉字结构异形。从教材注释古今

字和异体字情况看,都用了术语“同”,这就把两者混为一体。如:

(1)佗邑唯命。[佗,同“他”](《郑伯克段于鄢》)

(8)谓之“京城大叔”。[大,同“太”](《郑伯克段于鄢》)

(9)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滨,同“濒”](《齐桓公求管仲》)

(10)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同“返”](《荆轲刺秦王》)

(11)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报任安书》)

以上诸例除“佗”与“他”的意义可完全替代,是异体字外,其他诸字意义虽相

关,但不能互换,都是古今字。《说文》无“太”字。段玉裁注:“凡言大而以为形

容未尽,则作‘太’。”“太”是“大”的引申义,“太”后来从“大”中分离,造了“太”

字。“大”“太”应为古今字。《经典释文》:“旧云毛如字,郑作滨,俱云‘厓也’。

案,张揖《字诂》云:‘濒,今滨。’则‘濒’是古‘滨’。”即“濒”“滨”古今字。

返回的“返”,古写作“反”。《左传》《论语》《孟子》等书均无“返”字,返回义也

写作“反”,足以说明“返”“反”为古今字。罗网之“网”,加声旁为“罔”,“罔”除罗

网之义外,还有“欺骗”“不要”等义项。“网”“罔”应为古今字。

二、通假字和古今字混注

教材通常用“通”注通假字,但又用来注释古今字。如: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祭十二郎》)

(5)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滕王阁序》)

(1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