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方法探索与实践
与2011年版相比,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将“学段要求”中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整本书阅读”不仅被郑重写进了课程标准中,并且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
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中,新课标明确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现实是自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面对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12部必读名著和推荐阅读的24部名著,我們的一线老师犯了难:这么多的名著,该怎么读?具体要读些什么?其实,让老师们犯难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很多老师自己都不读书,现在一下子要让他们去引导学生读这么多的名著,这当然就让老师们无从下手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的这些困惑不解决,让学生去谈“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和“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去“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简直难于登天。
因此,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和部分教师不读书、无规划、无指导、无方法的现状,我认为首先我们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先读书,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规划阅读、统筹内容、分散难点、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用过以下导读方法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影视对比法
对于大部头的名著,学生们总是觉得没时间读,不知道怎么读。更有甚者,学生们觉得自己已经看过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再去读大部头的原著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根据此种现状,我利用影视作品和原著进行对比,打消学生的疑虑,让学生对原著产生阅读兴趣。
比如七年级上册必读的第二部名著《西游记》,已经被拍成了很多影视作品,特别是1986年央视版的《西游记》,每到寒暑假更是各家电视台必播的剧目。学生总觉得自己对《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已经如数家珍,了然于胸,因此不用再读原著了。我在设计陌生状态下的读前导读课时,出示各种影视剧版本的孙悟空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孙悟空形象,然后说明理由。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央视版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有的喜欢央视动画版的孙悟空形象,有的喜欢动画版《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这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那你知道这些影视剧形象谁最符合原著呢?这一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然后我给出答案:是周星驰版的《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最符合原著。学生们这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又瘦又小还丑。这时我PPT上出示原著中作者描写孙悟空长相的语段:第二回“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第三十一回“公主道:‘……你这般一个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个螃蟹模样,骨头都长在外面……”第三十六回“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第四十四回“磕额金睛幌亮,圆头毛脸无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看了这么多的原著中的语段,学生们才信服地点点头,原来孙悟空真的是又瘦又小又丑啊!通过原著中这么多语段和大部分影视剧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对比,学生才明白,原来孙悟空的形象是被大部分影视剧美化了,真正的孙悟空形象根本不是六小龄童所扮演的那个形象!
其实,此种导读方法适用于已经被拍成影视剧的名著,比如上文列举的《西游记》,还有《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通过影视剧和原著的对比,让学生主动发现影视剧和原著的区别,继而明白:影视剧不能代替原著,名著的精髓是在原著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适用于很多学科,以九年级上册必读的第二部名著《水浒传》为例:
《水浒传》全书内容庞杂,人物众多,要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理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就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在理《水浒传》的故事主线时,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故事情节,发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为八个节点,分别是:(1)108个好汉中的重要人物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2)108个好汉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发配途中的各种遭遇以及最终被逼上梁山的经历;(3)宋江上梁山后带领众兄弟的几场战役;(4)梁山的第二任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的故事;(5)大聚义排座次后跟官军的几场战斗以及接受招安的故事;(6)受命征讨辽国的故事;(7)征讨王庆、田虎等人的故事;(8)征讨方腊,死伤惨重。于是据此让学生画出《水浒传》故事情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