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气预报培训)专题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气预报专题讲座

2024/11/26

天气预报的对象天气现象(晴、雨、灾害性天气)气象要素(温度、能见度、湿度、风)

2024/11/26天气现象的产生机制天气现象都出现在大气层中,而且90%以上的天气现象出现在大气最底层(也就是对流层中)对流层就是空气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对流对流可以把底层的水汽向高层输送,使得对流层的大气整层趋于饱和状态。大气只有达到饱和状态以后才有利于水汽向液态水转变,云中的雨滴和冰粒才会逐渐增多。水汽由气态向液态转变会有凝结潜热释放。液态水向气态水转变需要吸收外界的热量。下雪的时候不会感觉很冷就是因为释放了凝结潜热。

2024/11/26

2024/11/26水汽的来源空中本身含有很多水汽,大部分是以气态存在。地球上的水汽源地是海洋。对于北半球来说,北部是大陆,南部是海洋。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都是偏南风。降雨地区的水汽来源以底层的水汽水平输送为主。是否产生降雨要看该地区的水汽是否达到饱和,是否有利于水汽向高层输送(对流抬升有利)水汽向高层输送,那就是该地区存在水汽的汇合形式(称为水汽汇)海洋就是水汽源。

2024/11/26

2024/11/26水汽的辐合辐合就是四周的空气流向中央。辐散就是从中央流向四周。什么样的环流形势能造成水汽的辐合是我们在天气预报中重点分析的对象。中低空高度场上的低值系统(就是低压中心)、地面的低压场。低空的槽、切边线。地面的冷锋、暖锋。高空的高压系统(南亚高压)、高空的急流出口区域。探空图上的垂直风切变较大的地区。

2024/11/26

2024/11/26大气的运动水汽是依托于大气运动才能从水汽源地向降雨地区输送。因此大气运动是天气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动力来自于气压差。气压差的产生是因为地球上不同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不同,不同地区的大气温度差异较大,产生温差的原因与纬度、下垫面都有关系。大气运动以后还受到地球自转、与下垫面的影响。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

2024/11/26

2024/11/26气团与锋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降雨预报首先考虑高空(500、700和850)是否有系统。槽、低涡等。低层水汽输送是否有利(偏南风强不强、风向和风速是否在本地辐合)用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诊断,也可以用涡度和散度诊断。看风场上是否存在低空急流。高空图上各层的温度露点差是不是较小,有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也可以用水汽压或相对湿度判断)地面图上是不是低压控制、或者是受锋面影响(等压线密集区)。用前一天锋面影响区域的天气现象判断。有没有触发系统(低空冷平流、低空切变)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还是减弱)用数值预报的要素场判断。各类系统的影响时间长短(用数值预报的风场、高度场判断,主要分析系统东移过程是否存在阻挡,短波槽脊移速快,长波槽脊移动慢)数值预报给出的降雨量预报。

2024/11/26暴雨预报分析要点低槽(深厚)、持续时间(长)--东边有其他系统阻挡(主要是阻塞高压或者台风)低空急流强,水汽源地在海上(至少可以在700或者850可以看到10m/s左右的偏南风)低空存在切变,如果是东西向的切变更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切变南部是强的暖湿气流,北部是强冷空气堆积,低层存在强的辐合抬升,有利于暴雨的产生。TlogP图上可以看到较大的不稳定能量。CAPE值较大。或者在假相当位温场处于大值区(一般夏季要大于80,春秋季在70以上),本地处于位势不稳定区域(500与850的假相当位温差为负)地面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锋面抬升明显。

2024/11/262009年7月15日08时500hPa2009年7月15日08时700hPa副高高空槽低空急流切变

2024/11/2614日20时15日08时16日08时15日20时

2024/11/26暴雨预报的难点我们分析的都是大尺度的环境场,而暴雨基本上是由中小尺度系统所产生(局地性很强)。我们对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把握还是不错。大尺度系统制约中小尺度系统,为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提高条件,但中小尺度系统并不能充满整个大尺度系统(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暴雨落区由中小尺度系统决定,不是由大尺度系统决定。目前的探测手段精度不够,数值预报的准确度也不是很高,对暴雨的预报还不够准确。尽量采用精细化、细网格、小时间尺度的预报模式。对中小尺度系统的探测目前依赖于卫星和雷达,这些资料还不能完全同化与数值预报中,因此我们对暴雨的预报需要用短时临近预报来补充。每一次暴雨过程其环流特征都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要从很多次过程中找到其共有特征,提炼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模型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针对一个较大的区域,预报模型更难建立,反而对于小范围的地区预报指标更好确定。

2024/11/26暴雨预报思路1

文档评论(0)

auto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