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钢琴曲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与教学策略
摘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被视为是贝多芬音乐风格成熟时期的巅峰之作,代表着贝多芬在协奏曲交响乐创作中的最高成就,该曲整体结构工整、富于变化、宏伟华丽,不仅是研究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交替时期音乐发展的典型作品,也是探究音乐他律论在演奏时所使用音乐技巧的代表性创作。贝多芬曾将《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手稿作为私人教材,用来教导学生进行作曲练习;德国作曲家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P·E·Bach)也在1962年出版的《纯正的键盘演奏艺术实践》一书中将这首协奏曲作为演奏理论与实践的案例,面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表演的传授。这些实践,使得这一协奏曲的总谱逐渐演化为一部难度循序渐进的教科书,为音乐学校以及音乐教师所广泛使用。本文中对于贝多芬钢琴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分析,旨在从音乐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以协奏曲的作品特征作为切入点,对其在当代中国教学语境下的演奏技巧以及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与分析,为其演绎与发展提供具有本土化、现代化特质的创新实践内容。
关键词: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教学创新
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历程中,1803年被称为其“新风格”的开端,贝多芬在音乐家海顿与莫扎特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诞生于1809年,1811年11月,该曲在莱比锡的格文特豪斯进行初演,由约翰·弗里德里希·施奈达进行独奏,后于1812年2月,在维也纳进行首演,由贝多芬的学生卡尔·车尔尼进行独奏,该曲乐谱于1811年由莱比锡的布莱特科普夫出版社进行出版并逐渐普及。这首协奏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后的英雄风格作品,也是他最后一次在表面上沿用英雄模式进行创作,被成为“皇帝”协奏曲。《大众音乐评论》的编辑约翰·弗里德里希·罗赫利茨曾评价这首《“皇帝”钢琴协奏曲》为“是现存所有协奏曲中最独创、最新颖、最有效果也是最困难的”,并表示听众在欣赏完这一协奏曲的演奏后,能够“完全获得愉悦”,这些评论揭示了第五钢琴协奏曲在贝多芬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肯定了其演出的成功。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十分考验学习者、演奏者对于横向结构的把握,以及气息的贯通。例如,作品第一乐章中存在持续八度音阶,需要演奏者的手掌与手指在处理时拥有较好的爆发力与耐力,同时能够通过精准的控制将乐句间细致的变化展现出来,十分考验演奏者的技术。因此,对于《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演奏与教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充分发掘该曲目在展示钢琴技巧、彰显高尚审美中的巨大潜力,也能够通过对于该经典作品的持续研究,深化该曲目在当前教学实践中的教育价值,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创新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教学范例。本文对于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实践讨论,一方面,旨在通过对于作品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特征的描述,呈现出这一协奏曲及相关语境的完整面貌,为对于该作品的深入理解、分析与诠释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当代本土的演奏需求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创新发展,对这一曲目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探索与阐释。同时,也为以鲜活的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为基础的素养导向教学模式,提供实践题材与实践参照。
一、贝多芬钢琴曲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作品特征
(一)创作背景
18世纪,贝多芬受到启蒙运动以及德国文艺界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倾向于在作品中加入“英雄主义”的内容,以凸显作品宏伟的基调以及澎湃的感情。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弗朗切斯科(FrancescoGaleazzi)在1796年发表的阐释性文章,C大调是“宏大、军队风格的调性,适合表现宏大的场面”,具有严肃、庄重的特质,而降E大调是“英雄式的调性”十分的庄严肃穆,在表现严肃、庄重的氛围方面更甚于C大调。因此,贝多芬于1805年进行首演的《降E大调交响曲》即《第三交响曲》被赋予了“英雄”的涵义。同样,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于法军占领维也纳的混乱时期,乐曲中充斥着雄伟豪迈的情感,对于和平与理智的憧憬,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这也是贝多芬最后一首以此为主题的协奏曲创作。
在鲁道夫·大公的资助下,《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于1809年在维也纳上演,由于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已经明显受耳聋困扰,无法胜任完整的演出,该曲目的钢琴部分由贝多芬的学生卡尔·车尔尼完成演奏。尽管车尔尼本人始终认为,自己并未能将这首曲子中所蕴含的磅礴情感非常完整地演绎出来,但无论是曲目本身,还是车尔尼的演绎,还是作品恢弘的气质以及宏大的演出规模、壮阔的音响效果、极高的演绎技巧,都在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被誉为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杰出作品之一。由此,可以见得该曲目的情感之充沛、技巧之丰富,具有极高的学习与演奏价值。
(二)演奏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英翻技巧译第一讲词类转译法.ppt VIP
-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pptx VIP
- DB11_T 1834-202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ocx VIP
- 押车借款合同范本3篇 借款抵押车合同范本 .pdf VIP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2A Chapter 3 People who help me 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pptx VIP
- 矿井建井地质报告.doc VIP
- 医院门诊服务优化与创新体系构建ppt课件.pptx
- 基于课程标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阐释与实施要点.docx VIP
- MES智能制造实施技术方案及项目推进计划.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