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窃取”抑或“落到”,论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 论文.docx

“窃取”抑或“落到”,论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窃取”抑或“落到”,论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

【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材在论述辛亥革命时,对辛亥革命果实是落入”还是被袁世凯“窃取”这样的论断以及论断时间,不同版本”的教材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讨论教材编写中如何保持初高中知识点的连贯性,一致性以及关于历史评价或论断用语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问题。

【关键词】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教材编写

近日研读2019年人教版国家统编普通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这一部分,其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即:“2月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这与过去长时间的用语存在明显不同,于是我立即去寻找不同学段和版本的教材来对比,发现这样的现象,人教社2004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的描述为:”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岳麓版2004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表述为“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里面则根本没提革命果实到底是“窃取”还是“落入”谁手的问题。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教材的描述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而人教版2017年国家统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十课的描述则更为突出,直接用一个标题“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然后结尾表述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历史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两相比较,初中教材,无论旧版还是新统编版,都刻意突出袁世凯是“窃取”,且新统编版尤其突出,用课文小标题加内容陈述双重叠加;而高中教材,无论人教版还是岳麓版,则都回避使用“窃取”一词,改为:“落入”、“落到”或者根本不提这事。作为教材,虽然学段不一样,这中间明显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具有延续性,那么作为学生和教师就不得不关注这用词之间的区别,需要了解其中的用意了。学生需要老师给答案,教材使用者也需要教材编写者给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作为全国通用的教材更应该注意到这样的问题,以维护教材的延续性,严谨性和合理性。

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唯物史观、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作为历史教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笔者认为也都应该遵循这样的素养原则,符合唯物史观,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记录历史要遵循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历史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模糊的,不严谨的,情绪化的,参杂作者个人主观意向的表述和语言不能出现在教材上,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核心素养。高中教材,几个版本,无论新旧,都没有采用“窃取”这两个字来表述,我认为正是尊重了历史的客观性,贯彻了学科的核心素养,符合史料实证的原则,不给学生制造影响人生观,历史观疑问,也更符合教学原则。

下面我们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16年取消帝制的历史进程来探讨教材关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问题。

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来分析它,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在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的大力推动之下,民主共和成为一种潮流,帝制越来越成为中国前进的障碍。武昌起义后,与北京的清政府形成对峙状态,双方为此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行动。此时,袁世凯北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统帅北洋军队,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从双方力量对比,清政府仍有优势,袁世凯率军不断攻陷汉口,汉阳,革命党虽有“势”上的优势,但压力重重,如果不开展政治上的谈判,坚持武力上的统一,则中国必将遭受空前的战争损失,人民生灵涂炭,革命也可能夭折。因此,南北双方选择政治谈判实际上对国家人民是一个最有力的选择。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发表声明,提出和谈条件,即: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做临时大总统。

在此条件下,袁利用革命形势,与淸王室展开谈判,达成意向。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这满足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基本条件。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根据约定,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含有限制袁世凯权力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孙中山自行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1913年3月,宋教仁领导的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