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蕴含的算理与算法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计算中,“乘法分配律”的出现频率最高,也是学生最最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因此,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算法就是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的关键。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算理,算法
引言:在面对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题型时,学生总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为什么会错呢?那是因为学生不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不能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算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乘法分配律”蕴含的算理与算法。
在小学阶段,自从四年级时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之后,“乘法分配律”就如影随形地来到了我们的计算板块中,尤其在简便计算里,“乘法分配律”的出现频率高达100%。而正是这一个计算家庭中的常客,却是孩子们最为头疼的一员。
无论是刚刚接触的四年级孩子,亦或是六年级的毕业生,有太多太多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不够理解或是不能熟练使用乘法分配律来简便计算的孩子,因此在这里我就简要谈谈“乘法分配律”中所蕴含的算理与算法。
要想让孩子熟练地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计算,首当其冲的事情是要让孩子清晰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只有算理弄清楚了,才能去谈算法。
一、旧知迁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其实,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引导孩子初步接触了“乘法分配律”,只不过当时在教学时并没有提出“乘法分配律”一词,你们还记得吗?那就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
是的,当时在学习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我们接触口算乘法中的例2就呈现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12×3是怎样算的?在这里教材所呈现的口算方法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想法:将12拆成10和2,再用10×3=30,2×3=6,最后用30+6=36。
后面再教学笔算乘法例1时,也同样涉及到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例1:有3盒彩笔,每一盒中都有12支,这里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孩子们用过口算解题后,师会让学生尝试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在这里,乘法竖式其实也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体现:
……6其实是由2×3得到
0……30其实是由10×3得到
6……36其实是由6+30得到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乘法口算过程、乘法笔算竖式与“乘法分配律”是息息相关的,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在四年级初次认识“乘法分配律”时,不妨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三年级的知识,前后关联,从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二、创设情境,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可以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例如:某某小学一年级本学期增设了一个班,为此,学校需要购买30套新桌椅。一张课桌是75元,一把椅子是25元。那么这些新购买的桌椅一共需要多少钱?
课堂中呈现了生活情境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然后分享并予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想的:一张课桌是75元,那么30张课桌的价钱就用75×30=2250元,而一把椅子是25元,那么30把椅子的价钱就用25×30=750元,最后用2250+750=3000元。
算式为:75×30=2250(元)
25×30=750(元)
2250+750=3000(元)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75×30+25×30
=2250+750
=3000(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一张课桌是75元,一把椅子是25元,我可以先求出一套桌椅的价钱,就用75+25=100元,再求买这样的30套桌椅的价钱,就用100×0=3000元。
算式为:75+25=100(元)
00×30=3000(元)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75+25)×30
=100×30
=3000(元)
这时候让学生仔细比较两道综合算式:75×30+25×30和(75+25)×30的关系,从而发现75×30+25×30=(75+25)×30,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算理的体现。
三、数形结合,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在推导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下:
请计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5×(11+9)
5×11+5×9
通过几组这样的算式结果的计算,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最后再引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其实我们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直接就可以将字母公式推导出来,如图所示:ABC图1先计算出左边小长方形的面积:A×C,再计算出右边长方形的面积:B×C,最后算出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A+B)×C,我们从图形可以知道,左边小长方形的面积加上右边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因此A×C+B×C=(A+B)×C。
还可以这样教学乘法分配律——老师的卫生间里要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瓷砖铺贴,如图所示的部分,共需要多少块瓷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