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开放的课堂,精彩在教学生成中兑现--《司马光》教学反思
九月六日,是我们班级的家长开放日。这天,家长不仅参加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还与孩子们共同走进了我的语文课堂——《司马光》。
本课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美好的品质”。《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内容很简短,全文只有30个字,言简意丰,多是单字成意。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司马光和群儿的对比,体会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讲文言文,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没有预习地走进语文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特别的挑战。和孩子们同坐教室一起听课,对家长们来说也很新鲜。在这样特别的一节课中,学生们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自主读文圈画,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共同研讨,环环相扣,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之所以要讲文言文,源于去年我听全国名师高子阳讲了一节文言文示范课——《囊萤夜读》。那一节课对我的启发可太多了:原来文言文还可以讲得这样生动有趣的;原来书中所讲的故事是需要教师寻根溯源的;原来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质疑思考的。
而引发学生思考,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手段。不预习课文就让学生进课堂,也是设计的一环。临近家长开放日,学生们也开始紧张了起来,能看出来他们也非常在意这节课——毕竟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要来跟着一起听课,随时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他们自然希望父母能够看到他们最优秀的一面。但我迟迟没有发布预习作业,他们心中也开始有各种猜测,有的认为我要讲数学——毕竟数学是从不要预习的;有的则认为我要讲《秋天的雨》,并且开始反复朗读。这个时候,我就已经让他们对这节课充满了好奇。马上要上课了,我也只告诉他们带着语文书去会场,把悬念留到了课堂。
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猜一猜。猜猜我们要上什么课?同学们都很茫然。猜猜我们上数学还是语文?同学们又立刻变得很活跃。猜猜是哪一篇课文?他们又变得很沉默。神秘的一节课,早已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整节课,学生们的专注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当然,完全不预习课文就让他们学习文言文是有风险的。备课期间我一直在预设各种课堂上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再思考解决的办法,教学设计改了又改,上课前的十分钟又进行了调整,整个过程我也是备受煎熬,“久经教场”的我难得地在开课之前也忐忑不安了。但给我勇气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出于我对班级学生的了解——依托于一实验的校本教材,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国学诵读,早早地就接触过古文,我们在诵读课上也会对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没有真正地学过文言文,但对“文言”的接触是不少的。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我们刚刚学习了古诗三首,“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理解古诗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文言文,同学会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
“假如你是不被救的孩子,你要对司马光说点什么?”“假如你是弃同伴而去的众儿,你想对司马光说什么?”“你怎么评价弃去的众儿?”讲完课文之后,我向孩子们抛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的好品质。第三个问题旨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弃同伴而去的众儿真的是不顾同伴死活,无情无义的孩子们?其实不然。根据记载,司马光救人时大约是七岁,古人记录年龄多用虚岁,司马光实际上应该是六岁左右,和他一起玩耍的同伴年龄和他相仿。一个六岁的孩子遇到了这么危险的事情,惊慌失措是孩童正常的反应。司马光有着超乎同龄儿童的智慧和能力,冷静思考,不断尝试,最终挽救了同伴的生命。我们不能因司马光的优秀而提高了对众小儿的要求,评价应该基于事实,理智客观。
“光七岁,瓮却高大结实,司马光真的能把它砸破救出小儿吗?”这是我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我们学了一节课的司马光砸瓮救人,老师你现在让我们质疑事件的真实性?”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思维被调动,一些孩子开始思考事件的真实性,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连后面的家长也开始有了议论的声音。最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个学者找孩子做的砸缸实验,实验证明:一个七岁的孩子连续不断地砸缸,是有可能把缸砸破的,证实了司马光砸瓮救人的可行性。再出示资料加以佐证,被救的孩子名上官尚,被救后改名为上官尚光,并将此事记录在族谱里。后又修建了感恩亭以此来感谢司马光的恩情。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事情的真实性,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带着问号做学问”的好习惯。
找到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之间的联系,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是我设计教学环节时的重点。“你想把司马光救人的事情讲给别人听,要交代哪些事情?”学生回答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学生所说,我依次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圈一圈文中人物,画一画人物活动,找到事件发生的地点,反复朗读,读出节奏,整体感知文言文。学生再自主阅读,小组探讨,找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相机讲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整体来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