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DB/XXXXX—XXXX
淡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竹材用林栽培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适宜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管护措施及技术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淡竹材用林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淡竹林立地级
立地条件按其对淡竹生长的适宜程度区分为若干等级,称淡竹林立地级。
淡竹林立地级区分参见附录A。
3.2林分结构
与淡竹林生长关系密切的各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
3.3树种组成
竹林建群树种的数量组成。用其树冠投影面积之比值的十分数表示。淡竹纯林用“10竹”表示。
3.4立竹度
单位面积上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
3.5立竹大小
立竹个体的大小,用立竹胸径(或地径)表示,单位“cm”。竹林立竹大小以单位面积上立竹平均胸径(地径)表示。
3.6年龄组成
用各年龄立竹株数的百分数表示。
3.7竹林开花
2
DB/XXXXX—XXXX
指竹林达到生理成熟年龄,全部或部分竹株出现开花,其地上部分随之死亡的现象。
3.8竹材产量
竹林每年所发全部新竹竹竿重量之和,用“t/hm2”表示。
3.9竹林蓄积量
单位面积上各龄级立竹的竹竿质量之和再乘以竹林总面积,用“t/hm2”表示。
4移竹造林
4.1造林地选择
4.1.1地形
海拔500m以下、坡度小于25°的山谷、山麓、丘岗地中下部、河漫滩或潮土平缓地。
4.1.2土壤
土层深度30cm以上,腐殖质土5cm以上,中度板结至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无大石块,石砾含量小于20%,pH值为5~8。
4.1.3其他
交通便利,机动车可通达。靠近水源,便于浇灌。
4.2整地
4.2.1林地清理
翻垦前全面清理造林地一次,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灌、杂木及采伐剩余物。砍倒的杂灌(木)铺放在造林地,待其枝叶脱落或腐烂后再将其余剩余物清除。不炼山,清理林地宜在8月底前完成。
4.2.2翻垦
翻垦在栽植的1个月之前完成。
4.2.2.1全垦整地
坡度在10°以下的山场可全面深翻造林地。人工全垦整地深度不低于30cm;机械(挖掘机)全垦整地深度不低于50cm,且土块细化,地表近于平整。清除树蔸、石块、树根。
4.2.2.2带状整地
坡度10°~20°的山场,可沿等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1.0m左右,整地深度30cm。清除树蔸、石块、树根。造林后1年内将未垦带垦完。
4.2.2.3块状整地
坡度20°以上的山场,可按造林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大小一般为1.5m×1.5m,其余同带状整地。造林后1~2a内逐步拓展翻垦范围至全垦状。
4.2.3挖穴
3
DB/XXXXX—XXXX
根据造林密度,呈“品”字形布点挖穴,即相邻的两行起始栽植穴应错开半个株距。穴长约80cm,宽约50cm,深约40cm。栽植穴的长边方向与山坡等高线平行。
4.2.4施底肥
每穴施腐熟农家肥10kg,或复合肥0.25kg,并与回填土充分拌匀。
4.3造林密度
1500~1800株/hm2,株行距2m×3m。
4.4造林季节
一般宜在2月下旬~3月中旬、梅雨季节中期或10~11月。除严寒、酷暑和笋期外,其他季节也可造林。
4.5母竹要求
选择1~2a生,胸径2~4cm,枝叶茂盛,分枝较低,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的竹株为母竹。采运母竹时要求不伤鞭芽及根,留枝3~6盘,留来鞭25~35cm、去鞭30~45cm,均保留2~3个以上健康笋芽。
4.6栽植
先将表土回填穴底,回填厚度视母竹土球高度而定,将母竹土球置于穴正中,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栽植深度高出母竹土球表面5~8cm。覆土时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分层踏实,让鞭根与土壤密接,同时注意不损伤竿柄和鞭芽。栽后浇足定根水,搭设支撑架。
4.7造林质量
造林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90%以上。
4.8幼林管护
4.8.1套种
前2年宜间作豆类、花生、绿肥等作物,以耕代抚。不能套种高秆作物和攀援型藤本作物,也不宜套种红薯等喜肥作物。中耕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并将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埋于林地内。
4.8.2松土除草
未套种的年份每年6月和9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直至竹林郁闭。杂草翻埋于土中。
4.8.3未套种林地施肥
在造林当年的秋冬季节,沿栽植处四周沟施有机肥5.0~7.5kg/株。新竹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