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劳动课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劳动课教学计划
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眼中,劳动教育及劳动素养的培养都具有
重大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
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
的意义,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第一,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
相结合,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
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
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
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第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
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
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
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第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
福。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
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
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
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为了在校内有效
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就应该致力于形成有效
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
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
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五年级上册劳动课教学计划(通用6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
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
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劳动课教学计划(通
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上册劳动课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1、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3、4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
作能力,了解了一些劳动知识,对这门课程教感兴趣。同时,他们能
够认识到在劳动课上要注意安全第一。但动手能力较差,大多数同学
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
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课的,喜欢动手做小制作。这是本学期上
好劳动技术课的一个有利因素,问题主要在于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
学习氛围。因此,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2、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
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
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学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为全面实
施新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根
据教育部(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的精神和规定编写了
这套教材。这套教科书,以项目为载体,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
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
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
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
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
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
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劳动,实践体验后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
苦,从而教育学生应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从事每个职业的人都是为大众服务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之
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4、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无穷的生活乐
趣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
2、注意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