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光的波粒二象性》教学设计.pdf

《光的波粒二象性》教学设计.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的波粒二象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了解和理解光的本性——波粒二象性,知道光既具有波动性又

有粒子性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2.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事物和实验证据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直接经验是有限

的,一个学说的正确性不能以是否与直接经验一致为依据,它最终要靠实践的检验。

3.通过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了解到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

科学理论是在不断发现新的现象,探索新的规律中发展和完善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物理学史的角度以光的本性之争逐步引入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材首先回顾

了人类从古代到近代、东方和西方科学家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为学生正确理解光的波

粒二

象性做了铺垫。同时通过了解两种观点的争论发展的过程,可以感受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

识是曲折艰率、螺旋式上升的,并且理论最终都要得到实验的证实。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

表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则表明,光与物体作用时,必

须看成是以一粒粒光子的形形式出现,具有粒子性。显然单纯的粒子性或波动性已不足以

解释光的全部本性,从而引出了“光是波还还是粒子”的问题.接下来教材讲述了通过改变

实验条件,即降低光源的强度到每次只有一个光子通过狭缝来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最终

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光是一种概率波。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选择性必修1“光及其应用”这一章时,已经知道光的干涉和行射现象,

并且知道光具有波动性在上一节学习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学生又有了粒子性的基

础,虽然学生已分别认识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但要把这两种认识统起来仍然有困难。

2.学生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时容易产生偏差,例如误以为“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或有的光

是波,有的光是粒子”等,可通过及时对这些错误的说法予以纠正。

四、教学过程

光是什么呢?人类研究了2000多年,历史上一流的学者都为这个问题绞尽了脑汁。

(一)第一次波粒之争

17世纪,科学家们开始对光的本性进行研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英国的科

学家牛顿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应该是微粒,因为波会弥散在空间中,不会聚成一条

直线。当这些微粒遇到物体会反弹,这就是光的反射。如果光从空气中照射到水中,就会

发生折弯,这就是光的折射,而且光在水里的速度比在空气大。可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表示反对,如果光是一种微粒,那么光在交叉时就会因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可人们并没

有观察到这种现象。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波,就像水波一样,也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而且光在水里的速度比在空气小。他们俩谁是对的呢?如果能知道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

速度,就可以判断了。可是,牛顿和惠更斯都不能把光速测量出来,谁也说服不了谁。这

就是第一次玻粒战争。由于牛顿在物理学界的崇高地位,在相当长时间里,光的微粒说一

直占据上风。

(二)第二次波粒之争

200年前,那时人们已经发现,如果有两列水波相遇到一块,水波就会叠加到一起。有

的地方水面震动剧烈,有的地方水面很平静,这叫做波的干涉。干涉是波的特点,如果光

也能干涉,就能说明光也是波。1807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让

蜡烛发出的光先经过一条缝,再经过两条缝,结果在最后面的屏幕上出现了许多眀暗相间

的条纹。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发生了像水波一样的干涉。在波峰与波峰叠加的地方出现亮条

纹,而在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出现暗条纹。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被称为世界上最

美的物理实验之一,它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可是牛顿的影响力太大了,人们都不相信托马

斯,法国科学院举办了一场征文比赛,希望有人能用微粒说来解释光。有位年轻的学者菲

涅尔提交了一篇论文,用波动说解释许多光学问题,比如光遇到障碍物之后,会像水波一

样绕过障碍物,这叫做衍射,衍射也是波的特点。这让法国科学院里支持微粒说的科学家

们非常尴尬。数学家泊松尤其愤愤不平,他说,菲涅尔一定搞错了,因为按照他的说法,

用光照射一个小圆盘,圆盘背后的影子中间会出现一个亮点,这根本不可能。实验验证结

果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圆盘背后的阴影中间果然有一个亮点,人们干脆把这个亮点称为泊

松亮斑,这个过程叫做第二次玻粒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说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19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提出光就是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波叫做电磁波,电磁波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发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电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