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改革和落实的落脚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探究,自主学习,贴近实际生活引例,重视评价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策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引言: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素质教育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基于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5页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数学课堂的要求
1.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统一,参照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想要不断获得知识,必须自主探索,得出结果。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而非教师一味地灌输答案,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往往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也更牢固。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饮料的包装盒上、衣服的面料标签上、报纸上、玩具说明书上,都能发现很多百分数。
2.教师应当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成为良好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当准确掌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方案,这是一节良好数学课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实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得到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例如在学习四年级《鸡兔同笼》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公式与结论,否则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列表验证,小组讨论总结出规律,得出方法,教师加以引导,通过假设法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的前提是学生已经了解了要用总腿数差除以单个动物的腿数差,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在变式训练中学生才能准确找出鸡兔同笼模型的精髓,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3.应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终成果的体现,学生能否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是核心素养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出现多种解决方法,不要固定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今后遇到此类问题时,他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
古语云: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我们应当尊重差异,每个班的学生不可能接受能力或者原有知识水平相当,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强,有些则接受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情,准确把握班里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授课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指名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来回答,板书示范,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大家听,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反之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会打击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兴趣。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所阐释的那样,当他一次次失败后,学习动机就会下降。而遇到较为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让薄弱基础的学生进行回答,甚至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新授课时尽量指名中上成绩的学生进行演练,而在复习课中可以指名后进生来解决。
2.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
这里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