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二章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动物类群学习的重要部分。在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结构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开始深入探究动物界的多样性。无脊椎动物作为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习性多样。教材首先通过对比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引出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即体内没有脊柱。然后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介绍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构建起无脊椎动物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脊椎动物以及理解动物的进化历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无脊椎动物,对它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能力,但对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各类群的复杂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进化上的关系等抽象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相似的动物类群产生混淆,例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形态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注重对比分析不同类群的特点,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阐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即体内没有脊柱。
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的形态结构、消化、呼吸、运动等方面的特点。
举例说明各类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有益的方面(食用、药用、生物防治等)和有害的方面(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各类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让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关注健康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腔肠动物的辐射对称、刺细胞;扁形动物的两侧对称、背腹扁平;线形动物的细长圆柱形、有角质层;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有刚毛或疣足;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等。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如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既保护了身体又限制了生长,需要定期蜕皮等。
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或相似的动物类群进行区分和鉴别,如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身体分节上的不同特点等。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各类群的重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节肢动物时,提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什么作用?又会带来什么问题?”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各类群,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学法
观察法:仔细观察各类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培养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对比归纳法:对不同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类群的主要特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无脊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根据无脊椎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记忆法: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口诀记忆(如“腔肠辐射刺细胞,扁形两侧背腹平”等)、联想记忆等,帮助记忆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些脊椎动物(如鱼、鸟、哺乳动物等)和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蜗牛、蝴蝶等)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节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能用孢子繁殖后代》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二节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二节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二节 细菌是原核生物》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三节 真菌是真核生》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一节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一节 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学设计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冬枣植保知识培训课件.pptx
- 冰箱空调知识培训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