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 副本.docx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 副本.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教学设计

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港北区大圩镇中心小学

设计者

教材简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一点

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线

语言线: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

思维线: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审美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周恩来为国读书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怀。

文化传承线:立下建设和保卫祖国而读书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生字,会写“肃、晰”等生字,会写“严肃、清晰”等词语。

2.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周恩来为国读书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2.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

1.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3.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难点

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2.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过程:六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明目标

回顾单元目标读人文主题和学习要素。

二、找法解内容

(1)问题导入,读文释题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为什么读书?

预设1:父母想让我好好学习,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我好好读书。

预设2:为了以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所以现在要好好读书。

教师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听听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介绍周恩来,师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2)朗读课文,检测字词

1.教师引导: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读得这么认真,那相信课文里生字词也难不到你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桌互读生字词,看一看能读正确吗?

崛起模范魏校长清晰仿效淮安疑惑惩处训斥

重点指导:“惩处”的“惩”不能读错。

(2)学生做识字游戏,记忆会认字。

3.出示会写字。

肃默晰振胸怀赞效凡顾训斥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根据视频书空生字,感受生字的笔顺。

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赞、顾、肃”

“赞”左边的“先”的弯钩要变成提。“顾”“厂”

里是横折钩加竖提,不是“巳”。最后是点。

“肃”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

学生拿出练习本,独立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多,词语也比较难理解,给学生深入学习带来了障碍。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

(3)小组合作,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合作读文: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师布置小组合作读书要求,引导学生倾听、评价、纠错。

(2)小组合作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件事情?根据提示,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事件=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做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1:第一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预设2:第二件事:周恩来来到奉天,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

预设3:第三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教师追问:让我们用上“之所以……是因为……”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项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以上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