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史《中国现代药学的发展》(1).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药学研究

一、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

1949年以前,我国一直从国外进口强心药和降压药。1949年以后的前十年,我国对心血管药物的研究,

主要是寻找国产萝芙木资源和品种的引进。对萝芙木化学、药理、临床和生产也进行了综合研究。生产出

总生物研制剂--降压灵。还研究了催吐萝芙木根中提取分离利血平的工业生产方法。

到七十年代末期,药物的品种已达到一百多种。我国对新药的开发则以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研究居多。

合成药物早期侧重于降压药。

1984年以来,对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作用机理、临床药代动力

学和血药浓度监测等方面。研究对象仍以中草药有效成分为主,并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对小檗碱、甲基莲

心碱、葛根素、胺碘硐、心律平、蝙蝠葛碱、β-甲基地高辛、硝普钠、哌唑嗪、巯甲基丙脯胺、多巴酚丁

胺、非诺贝特、甲硝哒唑等。并合成了消旋丹参素。研究深度涉到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保护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改善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TXA2)的平衡关系。抗氧目由基的

关系等。许多中草药成分钙拮抗剂作用的研究,都有所进展。

1987至1988年,我国对心血管药物的研究成绩显著,发表论文就达160篇之多,主要以中草药及其

有效成分的研究为主。大多都进行了机理方面的研究。如抗心律失常药的木防己矸、dl-四氢巴马汀等;抗

心肌缺血药的穿心莲根兰贡酮、654-2,降血压药的左旋千金藤立定、维替新拉亭;人工合成的强心药5-取

代4-甲基-1,3-二氢-2H-咪唑-二酮类化合物。并于1988年12月召开了全国心血管药物研讨会。1989年又召

开了全国心血管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新思路研讨会。在这两年中,还合成了抗心律失常药异喹啉类衍生物,

以及以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改造。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寻找新的钙拮抗剂,对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和儿茶氨基酮类似物进行了

设计与合成,如对2-氨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基团引进,证明有延长耐缺氧时间与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从

植物中又分得一些有活性成分,如知母皂甙、黄酮醇山奈素-3-葡萄糖-葡萄糖甙等。药理方面的研究报道也

较多,且以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结构改造物为主要对象,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神经系统药物研究

延胡索为一种常用止痛药,1928年开始从中获得十多种生物碱。至1955年,延胡索的镇痛作用才从

动物实验结果得到证实。此后,在六、七十年代中,对延胡索植物、化学、药理、临床等进行了大量系统

的研究工作。

八十年代初期对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从毛叶轮环藤等植物中分离合成了有较强松肌作用的药物。从

川楝皮中分得的川楝素,A和B型肉毒毒素中毒的动物均有治疗作用,并在寻找抗肉毒毒素药物上有了突

破。从紫金龙中分得的普罗托平具有止痛活性。从野花椒根中分到的茵芋碱对多种动物有镇痛作用,且无

成瘾性。从祖师麻中分得的止痛成分甲素用于临床。此外还合成了一系列的止痛化合物。又如芬太尼的结

构改造、埃托啡和纳络酮的合成等。在研究抗惊厥药物中还发现,3,4次甲二氧桂皮酰哌啶(抗痫灵)、胡

椒基酰另丁胺等具有广谱抗惊厥作用。从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中分得的新生物碱樟柳碱与山莨菪碱也合

成成功。还研究了以东莨菪碱为主的复合全麻剂术后自然苏醒时间太长的对抗剂──催醒安。随后又对桂

皮酰胺及其类似物的抗惊厥作用和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及埃托啡、纳络酮、dl-芹菜甲素等进行了人工

合成。在镇痛药方面,合成了7x-二胺基-6,14-乙烯撑四氢奥利文。对芬太尼的研究较多,并合成了一些类

似物。还对氮杂二环类衍生物进行了镇痛研究。合成了镇痛药有取代哌啶基苯骈咪唑啉酮衍生物,3、5-

桥丙基哌啶类衍生物,以及长效镇痛药14-羟基可待因酮和14-羟基吗啡酮腙类衍生物等。安定、催眼药的

研究,苯二氮杂类衍生物氟安定己合成,甲基三唑安定。左旋四氢巴马汀、环磷酰胺、舒必利、吩噻嗪类

等药物都进行了研究。

1989年以后对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很大发展。如异喹啉化合物对单胺受体的影

响的研究拓宽了研究思路。

三、抗肿瘤药物研究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始于1956年,当时对苯丙氨酸氮芥(溶肉瘤素)的衍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并合成了许多类型的新衍生物。

1958年,嘌呤抗代谢物巯嘌呤(6-MP)研制成功,主要用于绒癌和急性白血病。此后,又创制了巯嘌

呤的水溶性衍生物溶癌呤。该药毒性较小,显效快,可注射给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