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类文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对比阅读,悲苦探究中了解诗歌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对联导入,猜诗人。
一、读诗,检查预习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内容。
预设:
《石壕吏》讲述了为补充兵力,差役夜晚抓人,老妇人代替老翁从军备晨炊的故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述了一场秋风袭来,将“我”的茅草屋刮破,屋漏雨,难入眠,由此想到天下寒士,希望能有千万间广厦来庇护他们的故事。
比诗,同与不同
1.课本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课当中,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体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在书本空白处做好批注。
教师提示:字数、句数/句式、用韵/表达方式/人物形象……
预设:
①字数、句数上:这两首诗的字句数都比较多。
②句式、用韵上:句式不讲究对仗,用韵也不是一韵到底,韵脚也比较多。
2.简介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与要求严格的格律诗相比,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用韵灵活;不讲究平仄、对仗等。
③表达方式:都以记叙为主,都讲述了一个故事。
④人物形象:都刻画了一位老人。
老妇人:“老妇”“老妪力虽衰”杜甫:“老无力”、“倚杖”。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共同特点:遭遇悲惨、悲苦、可怜、生活困苦——一个字总结:苦
3.两首诗都刻画了一位悲苦的老人形象。
提问:你认为谁更悲苦?
个人先思考做好批注,然后小组或同桌彼此交流看法。为你认为最悲苦的人做代言人。用你的朗读来表现悲苦,用你的阐释来描述悲苦。诗歌朗读指导: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文体,作者带着情感写诗,我们也要带着情感读诗。(叹号、拖音、重读)
预设:
老妇人的悲苦:
一苦:“有吏夜捉人”,差役半夜捉人,老翁翻墙跑了(为了给家里留下照料的人,家中不可一日无男丁,要维持生计啊),老妇出门应对。
二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大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都刚刚在战场上战死。骨肉相离是分别之苦,生死相离是绝望之苦。老妇定是悲痛欲绝。关注指导学生的朗读,读出悲痛欲绝之情。
三苦:家破人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只有一个还在喝奶的男丁。“更”体现出着急、无可奈何,“惟”体现出人生的无助和可怜。
四苦:生活困苦、悲惨。“出入无完裙”,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破破烂烂,衣不遮体,更何况是口中的食物。食不果腹。
五苦:如此惨境,得不到差役的同情,侧面写出官吏的凶狠。在这般年迈下,还要去做战场上的劳役,给军营做饭。这一别大概是再也回不来了,与家人永不相见。
……
杜甫的悲苦:
一苦:好不容易辛苦盖好的茅草屋被八月的秋风刮散。第一段,蕴含诗人愤怒的情绪,八月秋风的无情,一个“号”一个“卷”,从听觉和视觉上写秋风。这秋风吹走的不仅仅是诗人的茅草屋,还吹走了诗人一家人刚刚安定下来的安宁生活啊。指导朗读,读出秋风的狂,诗人的愤怒无奈。
二苦:群童抢茅,欺我年迈。秋风来欺负我,群童也来雪上加霜。让学生揣摩“叹息”的内容。
三苦:生活悲惨,处境困窘。“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冰冷如铁的布棉被被盖了许多年,而且这样又冷又硬的被子还是破破烂烂的,并无替代品。指导学生朗读,“冷似铁”读出生活的悲惨。
四苦:屋顶茅草被刮被抢,“茅无偏逢连阴雨”,生活困窘更增一层痛苦。
五苦:“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战乱已经让人胆战心惊,生活困顿,又长夜枕着湿枕头,如何睡得下去?加强朗读指导:悲惨中透露出诗人的无可奈何、绝望之情,要读出言有尽而情无尽的感觉。
4.通过同学们刚才的细究探讨,听到同学们感同身受般的朗读,我着实为这两位老人的遭遇揪心。悲苦的岂止是他们?悲苦的还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千万百姓啊。悲苦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那么谁是制造悲苦的凶手呢?——是“吏”?“秋风秋雨”?是“盗贼”?……
5.结合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屏显: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教师读)
预设:战争带来的灾荒
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带来的人荒
朝廷的软弱无能
……
总结:老妇的悲苦更多的是生活上的悲苦,而杜甫的悲苦,既有生活的困苦,又有忧国忧民的悲苦。
悟诗,感受情感
经历风雨、饱受苦难的杜甫,想到的是什么?
预设:想到的是天下的寒士。
师:身处困境中,杜甫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未来,没有沉迷低落一蹶不振,他从小我的精神困顿中走出来,想到的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明亮的高大房屋,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开颜欢笑。这种理想以什么为代价?自己的房屋独自承受破败,甚至自己独自受冻受死也是值得的。这是一种“大我”的境界。我们要读出一种怎样的情感?让学生起来回答。
指导朗读:
安得广厦千万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