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版科学新教材培训:通过研讨促进科学观念诞生
“研讨”作为2024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内容的四大板块之一,是对证据进行思维加工并用言语显性化,进而形成科学观念的科学实践过程。新教材进一步强化“研讨”在科学学习中的枢纽作用,对教材中原有的研讨问题进行修订完善:一是依据科学争辩的内涵设计研讨的类型;二是回应教材中的探索活动,理顺研讨问题之间的逻辑;三是尊重儿童认知规律,研讨问题设计凸显年级进阶。将研讨作为一种科学实践融入科学学习,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尊重研讨结果的开放性、重视研讨的有效组织。
2024年教科版科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以大单元和四大板块的教材组织形式呈现。四大板块,即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聚焦”指在真实情境中聚焦问题;“探索”指针对问题开展探索实践;“研讨”指以语言为载体表现思考过程并予以发表、交流,接受科学共同体的反复考察,建立证据和观点的联系,将观点发展为科学观念;“拓展”指将科学观念应用迁移到新情境中,以评价学习或延伸继续研究的内容。其中,“研讨”板块联结其他三大板块,在贯通“问题聚焦”“探索实践”“形成并应用迁移科学观念”中起枢纽作用,能促进科学观念的诞生,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本研究对新教材“研讨”板块的内涵、设置意图、问题设计进行解读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研讨的内涵解析
(一)研讨是一种认知过程
研讨的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活动。在这一认知活动中,研讨者需要调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因此,研讨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在科学学习中,研讨是学习者调取信息、辨析证据、产生联结的认知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形成科学观念,即产生新的推理或判断。
(二)研讨是一种科学文化
?从科学本质来说,研讨活动代表了一种科学文化。科学进步的动力并不是事实的堆砌,而是争论与辩论。[1]研讨是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他们会通过研讨评价证据、分享推理,甚至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问题。科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在基于实验结果的成果分享、同行质疑辩论中达成的。研究团队发表成果后,为应对他人的质疑,通常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回应质疑的同时完善之前的结论与观点。科学学习也应传承这种科学文化,当学生进行研讨时,实际上是在进行辩论和推理,即在辩论中通过严密、连贯的推理来维护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或者改变已有观点或概念。
(三)研讨是一种科学实践
?国际科学教育以“实践”代替“探究”来重启科学教育改革。改用“实践”一词,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探究”的本意,即作为认知、社会和行为的多维度实践活动。这一理念转向在教学实践上的反映是,强调科学争辩与推理活动,并将其置于科学实践过程的核心位置。[2]
对应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提出的八项科学实践[3],“研讨”板块属于“基于证据的研讨与争辩”,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的特质在课堂中得以充分施展的表现。将研讨作为一种科学实践融入科学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探究学习中除了“动手”“动笔”“动脑”,还要“动嘴”,有助于让学生经历如同科学家理论创新一般的认知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综上所述,基于研讨的科学学习,就是通过对现象和数据的争辩,促使学生协调证据和观点之间的逻辑,从而得出“有根据的断言”的过程。换句话说,研讨的过程就是对证据进行思维加工并用言语显性化,进而形成科学观念的过程(图1)。
?
二、“研讨”板块的设置意图与功能
基于研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中的功能,教科版科学教材设置“研讨”板块,以发挥科学争辩在科学探究中的实践功能,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促进其科学观念的形成。当前,关于课堂上的研讨,教师普遍已经开始关注让学生经历交流、梳理信息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对科学本质有认识偏差,对研讨的科学实践功能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弱化研讨和研讨不到位、不深入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研讨多是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而较少让学生对证据进行有效性评价;研讨多是证实而较少证伪,即直接从现象快速导向既定的结论,时常忽略让学生对假设、实验、数据(事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与表述;研讨多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研讨的机会不均等,研讨成了少数学生的展示舞台;等等。针对上述现象,教材编写团队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研讨”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并在新教材中对研讨问题进行了修订完善。
(一)“研讨”板块在四大板块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同行研讨论证—得出结论”。新教材力求通过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这四大板块内容,使真实的科学实践过程教学化,以期让师生在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引桥课程”的价值、开发与审思:以“利率”一课为例.docx
- 2024音乐新教材培训:义务教育新版音乐教材的理念与特色.docx
- 2024英语新教材培训:北师大版初中英语编写思路与使用建议.docx
- 大数据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样态.docx
- 人应该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文本分析.docx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研提质增效:“一体化联研”模式构建与应用.docx
- 综合实践课程:“尽‘扇’尽美”,小学非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docx
- 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汇编2篇.docx
- 在落实公司“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专题工作会上的讲话稿.docx
- 在某县政协委员履职培训班上的讲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