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8
PAGE8
民族初中1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科第二次段考试题
一年班座号
国字注音(每题一分,共十二分)
消极「ㄊㄨㄟˊ」废
2.「ㄩˋ」寒衣物
3.「ㄆㄢ」附权贵
4.「ㄔㄢ」扶
5.细「ㄋ一ˋ」
6.「ㄗㄠˊ」壁借光
7.犹「ㄩˋ」不决
8.参「差」不齐
9.「罹」
10.稀「罕」
11.讨「伐」
12.吸「吮」
解释(每题二分,共二十分)
1.未成一篑:
2.狼藉:
3.簌簌:
4.蹒跚:
5.辖制:
6.枷锁:
7.譬如「平地」:
8.为名利权势所「左右」:
9.与我无「干」:
10.迂:
单选题(每题二分,共四十八分)
下列选项「」中的字,何组读音两两相同?「倾」囊相授╱房屋「倾」斜(B)「养」育之恩╱奉「养」父母(C)不见经「传」眉目「传」情(D)「应」答如流╱「应」有尽有。
在下列选项中,哪个注音写成国字后,字形前后相同?
(A)高瞻远瞩/瞩
(B)眼花缭乱/春色撩人
(C)禁心/陈年旧疾
(D)语无伦次/道德沦丧。
下列选项「」中的字,何者意思前后相同?字迹「潦」草╱穷困「潦」倒(B)「铺」好棉被╱「铺」设铁路(C)港口「卸」货╱推「卸」责任(D)「馈」赠礼物╱回「馈」社会。
在下列句子中,哪个词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A)老师常常为了加强学生的课业,可说是功在「杏坛」
(B)妈妈身上穿的那件旧毛衣,早已「憔悴」不堪了
(C)清朝的宫廷剧,常上演著嫔妃们你争我夺、互斗「心迹」的戏码
(D)为了顺利通过全民英检,弟弟终日「沉溺」在英文阅读和会话的世界。
「桃李」一词除了指代「桃花、」之外,还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形容女子的美貌。在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指的是“学生”的意思?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C.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D.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下列「」中的词语,何者不是指人?请「画工」留下倩影(B)「差使」交卸后好轻松(C)拜托「茶房」供应所需(D)他是化学界的「泰斗」。
下列文句中,哪一项存在语病?
(A)在午后沉闷的公寓里,向往海边戏水的心情忽然澎湃起来。
(B)老家的庭园很宽阔,井然有序地种了满园玫瑰,十分荒芜。
(C)如果无法克服最艰难的险阻,至少也要勇于尝试,而非彻底放弃。
(D)岁月的增加,不足以使人衰老;放弃自己的理想,才会使人衰老。
下列有关《论语》的叙述,何者正确?属于对话式的语录体(B)作者是春秋时代的(C)〈学而〉、〈子罕〉等篇名可以表明篇章的内容(D)宋儒将它和〈孟子〉、〈诗经〉、〈礼记〉合称「四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也。”——《论语·里仁》
下列何者和「传不习乎」一句的涵义最相近?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C)学然后知不足(D)锲而不舍,
无论是学习的态度或方法,古人皆有许多论述。下列各选项,何组意思前后相同?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辍(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关于语选三则选文的说明,下列何者正确?(A)皆为师生一问一答方式写成(B)皆采先总论后分述的写作手法(C)皆有使用设问的修辞技巧(D)皆是谈论进德修业的道理。
在《背影》一文中,通过三个“终于”的反复使用,深刻描绘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与不舍。这种写法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动,也反映了社会风气中普遍存在的父爱如山的崇高形象。同时,这种表达方式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良风气,如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溺爱,以及人们对于亲情的淡漠态度。因此,选项“深深为父亲的作为感动”是最为恰当的解释。
在〈背影〉一文中以事件叙述父亲对自己的关怀,而他自己对父亲情感的转变依序为下列何者?不以为然→感动惭愧→(B)不以为然→感动惭愧→抗拒排斥(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