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docx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

课时

2

授课年级

初三

课标要求

学业要求:

1.能通过实验说明碳单质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能举例说明碳单质的广泛应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能基于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

教材

分析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碳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其中,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在介绍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教科书注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例如,教科书首先介绍我国制墨的悠久历史,以及墨的制造和使用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然后结合问题(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引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继而提出:如果温度升高,碳单质的活泼性又如何呢?由此引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中,教科书以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为例,介绍了还原反应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凸显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清楚,例如对于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巨大差异性的理解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容易感觉比较模糊的两点是: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有碳元素,但金刚石和石墨不是一种物质,它们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所以说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2.“碳”与“炭”一样吗?

学生在书写物质名称时,常常“碳”“炭”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碳”是指碳元素,即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理解不到位。应告诉学生: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用“碳”,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而“炭”是指具体物质,一般指木炭、炭黑、焦炭和活性炭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应用,深化对“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

2.通过碳的可燃性的学习,认识到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反应就不同。

3.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提高观察现象、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和评价反思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通过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了解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科学思维:通过对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的探究,发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分析研讨中增强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不同温度等条件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锻炼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即笔、墨、纸、砚。

【图片展示】笔、墨、纸、砚。

【问题】同学们写过毛笔字吗?你对写毛笔字时使用的墨有哪些认知呢?

【讲解】墨是我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它是用主要成分为碳单质的炭黑等材料制成。我国制墨具有悠久的历史。墨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展示我国的文化瑰宝引入本课的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

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过渡】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展示】古代书画作品:东晋王羲之书法、宋代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2寻找答案。

【总结】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碳单质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接触,都不容易发生变化。

【补充】由于碳单质的上述性质,墨一直沿用至今,现代档案文件等重要文字的书写也会要求使用碳素墨水。

【交流讨论】如图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试着从碳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原因。

【分析】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到或失去4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都不容易,因此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对应训练】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A.铅笔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答案】C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用途是其性质的反映,并尝试建立微观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