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青蛙写诗》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合理分配课时
第一次上课时我试教第一课时,借鉴名师课堂,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发现标点”“角色趣读,探究标点”“随堂检测,教学生字”共四个任务。执教过后,李峰老师问我,你第二课时准备上什么内容?我瞬间哑然。是啊,全诗五个小节,第一课时便已教学了四小节,第二课时应该教什么呢?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认识标点了吗?
第一课时本应以识字写字、疏通课文为主,我却揠苗助长,简略了生字词教学而将教学重点落在了理解课文,导致第一课时容量过大。原来,自以为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不恰当地划分了课时与教学内容,想要求全、求完整,但是语言文字训练并未落实,只是蜻蜓点水。
之后,我根据文本特点和课后练习题,将生字词教学、疏通大意、第一小节的精读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将二至五小节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结合我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在吴特的建议下,我最终选择执教第二课时,删去“串”“们”等字的随文教学,将识字环节归至第一课时,仅在第二课时导入部分检查生字词;以“当”字为线索串联起第2至4小节的教学,将课文朗读和感知标点符号形象融汇在一个环节;进行思维拓展,想象说话,创设改诗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诚如吴特所说“教学内容做减法,学生练习做加法”,只有让课时的教学容量适度合理之后,语言训练才能落实,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二、教学语言要精确
1.授课语言需准确
在第一次磨课后,我将试教课时从第一课时转向第二课时,但部分授课语言并未随之变化,不符合第二课时的授课情境。
在吴特的指导下,我把版贴课题前的导入语从“青蛙在做什么事”变至“青蛙做了什么事”,短短一字之差,课堂教学却摇身一变,从第一课时顺利变为第二课时。
诸如此类的语言改进还有许多:检查课文朗读的语言从“生字进了课文,你还能读好吗?”变至“词语都读对了,课文你还会读吗?”,从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变至第二课时的朗读检查;青蛙的苦恼从“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改改诗吗?”变至“没人愿意读我的诗,朋友们,你们来帮帮我吧!”,从小朋友来帮忙变至青蛙的朋友来帮忙,衔接更为自然;出示小蝌蚪图片后简单的导语“它是?”变为“这是青蛙的好朋友,它的名字叫?”,语言的指向更加明确……
一点点字斟句酌,课堂的语言一次次精进准确,设计的思路也在反复的推敲中更加明晰、顺畅。
2.问题指向应明确
教学语言要精确既指授课语言需准确,又指问题指向应明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明确的问题指向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提升课堂效率。
在第一次磨课时,针对第五小节的想象说话环节,我仅简单设想问题——“青蛙的诗写了什么?”,这可难倒了孩子们。写了什么?究竟是想内容,还是把诗读一遍?
自觉问题指向不明,在第二次磨课时我将这一问题表述改为:从小朋友的朗读声中,金老师感觉到这首诗可真美啊,可是我听不懂内容。谁来猜一猜,这首很美的诗写了什么?这回知道是要想象说话了,但这表达实在别扭,且想象内容如此之多,从何处着笔呢?
基于课堂生成,我最终落脚“感激”,将想象说话的内容缩小,变成这一表述:“多亏了小伙伴们来帮忙,青蛙才能写出这么有节奏感的诗,它非常感激,每一个“呱”字里都藏着它要说的话,你听懂了吗?”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变得高效且顺畅。
三、有梯度地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和中国语言的丰富表达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为了完成此目标,我指导学生有梯度地进行朗读。一读,在复习旧知环节指名分小节读,纠正字音;二读,让学生读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热情帮忙的心情,感悟乐于助人的优秀美德;三读,加上动作、表情来读,让学生在内化理解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外化表达;四读,借助图片挖空读,在读流利的前提下掌握不同事物与标点符号之间的关系,自然感悟汉语在表达相同意思时的多样表述;五读,分角色演读,带上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头饰,上台表演,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语气把握得准确、到位。
在几次执教中,我发现学生较难正确朗读不同角色说的,因此,我以“当”字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自觉辨析不同角色的语言,在多次朗读中体会中国语言的魅力。五次朗读由扶到放,借助图片支架帮助学生由熟读到背诵再到演读,实现进阶式的朗读教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水平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不断成长,探索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模版 .pdf VIP
-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特)考试复习资料.doc VIP
- 《物联网设备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 第四版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JTT 939.1-2014 公路LED照明灯具 第1部分:通则.docx VIP
- C程序设计(西北工业)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规范.docx
- 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pdf VIP
-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近代史课分享PPT.pptx VIP
- 开关电源02、开关电源基本拓扑结构.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