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插图及上下文,理解“挓挲”的词义;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通过对比老麻雀和猎狗的形象,感受老麻雀展现出的伟大母爱。

【设计理念】

《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人文主题为“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展开,起因是庞大的猎狗要攻击柔弱的小麻雀,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最后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从而退缩。故事角色对比甚为鲜明,矛盾设置非常巧妙,细节描写尤为生动,母爱赞颂深入人心。作为一篇引导四年级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整,将经过写具体,写生动的经典文章,可以说是相当适合。

教学过程中,聚焦文本角色间的矛盾、角色力量的比较与细节的品析,运用图示示意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即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会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复习故事

(一)依次出示麻雀和屠格涅夫的图片

(二)伟大的屠格涅夫为什么要为一只小麻雀专门写出一篇文章?

(三)麻雀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感知角色,体会母爱

(一)默读3-5自然段,感知猎狗的庞大凶猛和小麻雀的弱小可怜

(二)想象老麻雀在保护小麻雀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从老麻雀的行为中感知强大的母爱

三、探析写法,迁移运用

(一)从课文中探究,作者通过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从而写清楚了一件事

(二)替小麻雀写一封信,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文档评论(0)

小太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课件,实施方案,总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