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教材深度解读
重点赏析
赏析句子
1.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明确:这句话是齐宣王向孟子询问“霸道”时,孟子的回答。“霸道”不符
合儒家思想,而孟子想要向齐宣王宣传的是“王道”。孟子的这句回答非常巧
妙,体现了孟子的论辩技巧:
前一句话避开了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
第二句话转移话题:孟子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
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使齐宣王难以拒绝。
2.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钓,而不足以举羽;明足以察秋毫
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明确:孟子的这句话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下文说到的齐宣王的“恩足
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
也”。
重点解读
1.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明确地
表示要去实行,孟子又是怎样使齐宣王最终说出“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的?
明确:孟子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
激,使齐宣王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再解释齐宣王“大欲”之意,故意提出
“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逼出齐宣王的
“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
的比喻点出图霸天下根本不可能实现,让齐宣王死了这条心,再以“邹与楚
战”作喻,点明强弱、胜负之理。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
犹如当头棒喝,使他看到欲王天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发政施仁”。
这一部分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不施仁政的严重危害。最终让齐宣王认识
到:必须行王道。
1/6
阅读方法小贴士
反面论证就是从论点的对立面入手,通过证明它的错误来体现论点的正
确。反面论证更能加大论证力度,加深读者印象,发人深省。
2.孟子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实行“王道”,具体是怎样做的?
明确:第一步,齐宣王向孟子询问齐桓晋文之事,说明他有称霸诸侯的野
心。孟子一贯反对诸侯之间的武力征伐,主张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故以“无
道”“无传”转移话题,转而讨论王道,把话题纳入自己的轨道。
第二步,提出“保民而王”的观点,并肯定齐宣王具有“保民而王”的条
件,即仁心。孟子深入探究齐宣王“以羊易牛”的行为动机,从中发掘出不忍
之心来,指出这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
第三步,宕开一笔,从齐宣王恩及禽兽而功不及百姓中,得出齐宣王在实
行王道、保民而王上属于“能为而不为”的结论,并证明其谬。这一步本应承
第二步内容并回答齐王“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疑问,阐述不忍之心
与实行王道的关系;但孟子恐齐宣王了解其内涵后以难以实行搪塞,故先行论
其“能”而批评其“不为”,断其退路,这体现了孟子迂回曲折、引人入彀的论
辩技巧。
第四步,重拾话题,正面主张推己及人,推不忍禽兽之于百姓,并将此作
为实行王道、统一天下的途径。
最后,剖析齐宣王能行王道而不为的真实用心是实行霸道,证明实行霸道
的灾难性后果,同时描述了发政施仁的另一番景象。一正一反,终于说服了齐
宣王。于是,他向孟子请教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孟子这才不失时机地摆出,
“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
阅读方法小贴士
迂回曲折的劝说方式: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②步步为营,
请君入瓮。③讲明利害,由听者自己做出选择。④开诚布公,坦诚相待。⑤巧
妙设喻,委婉讽谏。⑥迂回曲折,水到渠成。⑦留足面子,暗示自省。⑧启迪
思维,变换视角看世界。⑨赞扬鼓励,顺耳利行。⑩巧设诱饵,张驰有度。
3.我们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孟子“仁政”
学说的性质?他的学说到底对当时以及后世的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在当今社
会中,你能否发现孟子思想的影子?
2/6
明确:孟子“仁政”学说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而非
为人民谋幸福。但是他提出的政治主张在客观上制约了专制君权的恶性发展,
维护了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利于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