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教学:关键问题、基本逻辑和实施路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叠加其他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不过,如何在核心素养培育场域下,建立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逻辑框架?如何借力数智技术,推动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整体规划、实施和评价?这是当下学界亟待厘清的问题。
一、明晰关键问题与现实困境
我国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普遍面临多重挑战与困境,观念上往往存在对跨学科总体泛化或过度窄化“拼盘式”的两极理解,在实施中往往出现跨学科关系难以澄清或过度孤立的现象。此外,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方面也较多处于理论阶段,难以跨越实践障碍。
(一)常见观念误区:知识堆砌就是综合能力培养在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即认为只要通过整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观念忽视了跨学科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综合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堆砌。过分强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学科内容融合,而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核心教育目标。因此,教育工作者亟须明确跨学科主题教学应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知识整合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途径。
(二)学科融合难题: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复杂跨学科主题教学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融合多领域知识以应对复杂问题。然而,实践中,设计既遵循课程标准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跨学科项目成为一大难题。实施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和灵活的教学策略。如何有效参与跨学科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能有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及时指导,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时间精力构成考验,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匮乏:跨学科主题空间与条件受限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适宜的活动空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它强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通过与模拟或真实情境的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然而,专门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资源相对稀缺,质量参差不齐,学校在自主开发资源时又常受限于专业人才短缺、时间紧迫和经费有限,教学资源在不同学科间分布不均,缺乏有效的整合平台,使得教师在资源获取和整合上遇到重重困难,影响了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评价体系滞后:难以全面评估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应致力于衡量学生在创造性地整合多学科知识以解决问题和创造成果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涵盖观念意识、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等内隐特质。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适应跨学科主题教学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需求。尽管数智赋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但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21世纪核心技能方面,我们仍面临缺乏成熟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挑战。这种评价体系的滞后,不仅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判断,也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
二、厘清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逻辑旨归
新兴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育领域,尤其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些技术在资源共享、平台展示、情景模拟和评估工具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的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技术的应用实践,缺乏对技术深层次赋能逻辑的系统探讨。本文从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剖析技术赋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在机制,旨在为教育技术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
(一)价值逻辑:跨学科主题教学技术运用的决策导向价值逻辑是指人们在特定领域或活动中进行评估和做出指导决策的价值观念与原则体系。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价值逻辑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道德和哲学基础,帮助教育者和决策者在引入和利用技术时做出符合教育价值观的选择。在跨学科主题教学技术运用的价值逻辑中,首先,技术应用要服务于教育根本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师教学、便利教学资源可获取性,以及丰富教学资源多样性供给上,也要体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增强其个性化学习体验方面。其次,强调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技术不应仅仅被视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而应成为支持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资源,参与更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从而在真实或模拟的跨学科教学项目中锻炼和展示这些素养。再次,在促进教育公平和遵循技术伦理方面,技术应用要避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ENNHEISER森海塞尔话筒无线监听EK 300 IEM G3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EK 300 IEM G3.pdf
- 丙酮的产品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pdf
- JT∕T 1184-2018- 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运营成本测算规范.pdf
- 2025年河南省新高考适应性演练测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学-多套期末卷-含答案.pdf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docx VIP
-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doc
- 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英语试题(附答案解析).pdf VIP
- YY_T 1304.2-201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系统 第2部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试剂(盒).pdf
- 料仓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