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内容摘要
《民法典》规定了各种具体推定规范,然而多数规范未依标准形式表述,
且由于所用语词的相似性,易与拟制规范、解释规范、证明责任倒置规范相混
淆,因而如何在诸多表述相似的规范(以下简称“相似规范”)中识别出推定规
范,成为问题。
除引言与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国推定规范的立法剖析。该部分从诉讼法与实体法两方面考
察了我国推定规范的立法现状。诉讼法方面,《新证据规定》将推定规范置于免
证事实制度之下,将法律推定的效力界定为“可反驳”;但是,对于“可反驳”
之规范含义,最高人民法院见解暧昧混乱,因而难以通过制定法文本清晰认知
法律推定的效力。实体法方面,《民法典》较少以“推定”这一标准术语表述推
定规范,而常运用“证据”“证明”“视为”等语词,但此类语词亦多见于拟制
规范、解释规范、证明责任倒置规范中,因而诸规范从表述形式上难以直观区
分。由此,对于法律推定之认知转入学理层面。
第二部分是推定规范的学理论争。该部分是对法律推定现有研究成果的综
述,上承对于法律推定之认知,下启法律推定理论构成之提出。通过综述可
知,在概念方面,学理意见较为统一,均将推定界定为由前提事实推认出结论
事实的事实认定活动;在类别方面,学理已形成双重二分的大致框架,即首先
将推定二分为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再将后者二分为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与法律
上的权利推定,唯对于暂定真实规范是否属于法律推定、应否认可法律上的评
价推定存有争议;在功能方面,学理一般认为法律推定的功能是避免作出证明
责任判决,但是在该功能的具体实现路径方面,学理存有不同观点,域外多采
证明对象改变说,而我国学界另有推定优先适用说与二元的实体-程序路径说;
在效力方面,学理上论争最盛,域外以法律推定转移证明责任为通说,我国学
界未依循该说,而有同一说、反驳手段区分说和区别对待说诸学说,各学说虽
观点各异,但均以法律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之关系为中心展开论述。
1
第三部分是本文主张的法律推定理论构成。该部分在前一部分综述的基础
上提出并论证了本文认为较为妥当的法律推定理论构成。法律推定的理论构成
应当分为程序法性质的构成要素与实体法性质的构成要素。程序法性质的构成
要素有二:第一,法律推定的功能为避免作出证明责任判决,并以证明对象改
变作为其具体实现路径,即通过法律推定,由对于较易证明的前提事实的证明
取代对于较难证明的结论事实的证明,从而避免结论事实陷于真伪不明境地、
不得不适用证明责任作出判决;第二,法律推定的效力只是令对方当事人负担
反证的必要,而非令证明责任转移至对方当事人处,即应当割断法律推定与证
明责任倒置的关联。实体法性质的构成要素亦有二:第一,法律推定的标准外
观构造为前提事实→结论事实,前提事实及据之得出的结论事实缺一不可,缺
乏任何一者皆不属于法律推定;第二,法律推定的结论事实应当为法律要件而
非生活事实,即结论事实应当是作为实体法上特定法律效果之规范性前提的构
成要件,而非用于认定该要件成立的具体生活事实。
第四部分是推定规范的一般性识别路径及其具体示例。该部分根据上一部
分的理论构成,提出了推定规范的一般性识别路径:第一步,挑选出具备“证
据”“证明”“推定”“视为”等典型语词的条文作为解释分析的对象;第二步,
考察对象条文是否存在“前提事实→结论事实”的内在逻辑;第三步,对于存
在“前提事实→结论事实”之内在逻辑的条文,还需进一步考察其是否允许对
方当事人通过反证打破这一内在逻辑;第四步,需审查条文中的结论事实是否
属于《民法典》中主要规范或防御规范的构成要件,只有作出肯定回答者方可
确认其属于推定规范。此外,该部分通过法律解释手段,以《新证据规定》第
10条为通道,将上述理论构成与识别路径导入我国制定法体系中,并以《民法
典》第352条、第831条第3句、第925条为例,展示了前述一般性识别路径
的具体适用过程。
第五部分是相似规范的区分与识别。该部分根据第三部分的理论构成及相
似规范的内在结构,提出了推定规范与相似规范的区别所在。推定规范与拟制
规范的区别在于,推定规范可以被对方当事人的反证所打破,但拟制规范绝对
性成立,不存在能否打破的问题;推定规范与解释规范的区别在于,推定规范
的前后内容未必均是意思表示,同时结论性内容亦未必可作为法律适用三段论
的大前提,而解释规范的前后内容均为意思表示,且解释结论可以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学党纪、知党纪、明党纪、守党纪”党课讲稿7篇.docx VIP
- DB34∕T 5019-2015 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pdf VIP
- 江西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VIP
- 不出资合伙人合同协议书.docx VIP
- 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基地建设及整体实施方案.pdf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制造服务(EMS)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docx
- 粤教版《国际理解教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版).pdf
- 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docx
- 摄影艺考真题集锦(带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