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X“模式:指向古诗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论文.docx

”1+X“模式:指向古诗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X”模式:指向古诗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并对“X”进行整合后有效的阅读,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实施古诗词教学的“1+X”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古诗“1”的教学,进而延伸到“X”,让学生能更加自主深入地体会情感。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对诗的理解,丰厚了对诗的积累与学习,加深了对诗的感受与体会,最终丰富了情感的体会,促进了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1+X”;古诗教学;情感

引言:“1+X”的教学模式,即一节课讲一篇古诗,再附加若干篇课外的古诗。这种模式对老师而言,实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再学习,用多首古诗的阅读促进这一首古诗情感的体会与升华。实施古诗词教学的“1+X”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情感的体会多元而深刻,有效地提升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下面以统编教材四上《夏日绝句》教学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模式在古诗中的运用。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后所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作者直抒胸臆,提出鲜明的人生价值观:“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愿望;“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方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痛斥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

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首诗“1”的理解,加深对诗人爱国情感的感受与体会,教学时增加了大量同时代诗人创作的爱国诗词,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一、拓展诗句拉近距离,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是一条纽带,即贯穿于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又连接着教材、老师和学生。

但是,情感的体会不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把情感“教”给学生。新《课标》指出:情感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夏日绝句》的作者李清照学生不熟悉,诗人的生活距离学生久远,如何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这时,借助同时代其他诗人创作的诗句来理解。在介绍诗的创作背景“靖康之变”时,拓展阅读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句子“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师:项羽身亡1000多年后,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英勇,创作了此诗。

是什么让她有感而发?我们看看诗的创作背景。当时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了宋朝的两个皇帝。幸存的统治者仓皇南逃。爱国将领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就是这一背景下的创作,(生读词)。这也是靖康之变时,岳飞的耻辱与愤恨,(生再读词)。

师:默读诗人创作的背景资料,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为丈夫感到羞耻

生:对丈夫行径的讽刺

师:带着这种感受读诗(生读)

语文老师强调课外阅读和积累。阅读的作品,除了纯文学的以外,还有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爱国故事等。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对爱国将领岳飞很熟悉。拓展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让学生明了,在国破家亡时不单单有李清照的爱国情怀,还有民族英雄岳飞的国恨家仇:靖康之变的“耻辱”,臣子的“愤恨”与遗憾。增加岳飞的爱国诗词,让《夏日绝句》的历史背景变得厚重起来,与学生的距离“近”起来,更易于感受诗人内心的“羞耻”与“嘲讽”。

二、拓展诗句对比朗读,深化学生的情感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可以看出,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并在课堂上对“X”进行整合后有效的阅读,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这种课程观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化学生情感的体验,最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夏日绝句》没写失地百姓的凄苦、悲惨,没写南宋当权者的苟且偷安,只是诗人的有感而发。如何理解作者悲愤的“感”?这里,拓展阅读了宋朝其他诗人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同情北方失地百姓的,有讽刺南宋当权者的。

师:宋朝的幸存者们抛弃了万里锦绣山河,逃到杭州。失地的百姓在金人的铁骑下受尽了屈辱,受尽了奴役。

师:你听,汴京父老乡亲那一声声询问:忍痛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师范读)师:他们哽咽着问:忍痛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一生读)

盼了一年又一年,等来的是无尽的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生读)

等来的是无尽的屈辱: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生齐读)

范成大《州桥》中的“忍痛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这是诗人的心声,更是失地百姓的心声。他们望眼欲穿,日夜盼望军队早日收复失地,重见天日;他们受尽奴役与蹂虐:“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盼了一年又一年,等来的是无尽的失望和屈辱:“百姓在金人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这是诗人陆游内心的悲痛,更是金人铁骑下无数受辱百姓的痛。

相反,南宋统治者在杭州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拓展《题临安邸》对当权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

师:你听诗人的愤怒: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