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课程体系可行性建设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整个劳动者群体的职业素养,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广大国民的就业能力、个人成长、出彩机会和生活品质。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总目标,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奋力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2020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本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汽车后市场领域的新需求不能很好的匹配,比如教学内容滞后,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有差距等。因此,必须加快对课程体系的改革,使之紧跟汽车行业的发展。
-2-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较为扎实
学校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2.论证过程严谨
为更好地促进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使本专业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需要“零距离”对接,为企业培养、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把我专业办成强势专业,分析岗位核心能力,构筑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形成并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化和模块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我专业深入山西省汽修行业及同类院校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调研。
主要采用的调研方法是: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网络调研、文献检索等。
调研显示,汽车修理与维护产业将成为“十四五”和2035远景期间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符合国家和本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修理与维护产业将向新能源汽车方向研发。企业转型升级速度下,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大。这是职业教育的巨大机会,我专业应考虑车身修复、喷涂、新能源汽车方向等能力
-3-
的培养。
3.目标任务明晰
根据产业发展分析、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中高职衔接培养要求和我校专业办学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技术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汽车维护、拆装、简单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机修、汽车电气维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工作,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素养,培养具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熟悉汽车维修及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具备汽车维修接待基本礼仪、掌握汽车售后服务接待基本方法、具有较高接待服务质量,且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泽州县及整个晋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泽州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契合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下课程体
-4-
系改革思想:
1.适应性: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应紧扣泽州县及晋城地区汽车后市场领域人才能力需求,通过该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职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并能将之有效转化为职业能力。
2.全面性:课程设置应注重全面性,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在覆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础上,设置相应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系统性: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按内容及培养目的不同进行模块化划分,使之与实习形成有效配合,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实施。
4.实践性:在课程安排上突出实践化教学特色,使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相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5.保障性:建设相关保障机制,保障课程体系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汽车后市场领域技术岗位及其岗位群的典型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