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学名师课例研究》教学大纲.doc

《科学名师课例研究》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名师课例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AStudyonClassroomCasesofFamousScientificTeachers

学分:1

学时:总学时16学时,其中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教育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科学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修读学期:6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是师范生从事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重点围绕名师课例研究的实践,通过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围绕主题精心设计,切割课堂细听任务,针对任务深挖精评,及时反思、提升主题等方面论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以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清楚地认识课例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做基础与尝试。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

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使学生学习优秀名师的课例与授课方法,对科学授课方式有所了解。

课程目标2

在专业能力方面,一般的课例研究到课后研讨就算完成了,但事实上要学习别人的教育智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己提炼与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课例和对自己教学的全面反思与应用。

课程目标3

在综合能力方面,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注重理论思考,从主题出发,以课例为载体,,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和规范,最后形成自己的课例并自主利用综合评价体系自主探索,采用多种方案,分析和解决科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结合教育学的方法,在科学教育上找到更有授课技巧。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H、M、L)

3:学科素养

3-3教学知识:熟悉基础教育发展动态,理解教育学原理,掌握科学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能够搜集科学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而能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M(高支撑)

4:教学能力

4-1教学设计能力:理解中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各项具体要求,能够比较准确地解读教材,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高支撑)

4-4教学研究能力: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处理教材,进行拓展性课程建设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L(中支撑)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实践0学时,课后自主学习不占学时。

表3-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

程目标

1

名师课例的展示

名师课例的展示与优秀大学生课例展示并分析

2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

名师课例的展示

名师课例的展示与讨论

10

自主探究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让科学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学生讨论学习名师课例,并总结名师方法与优点,并从中学习

4

集中讲授,讨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合计

16

四、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时间讨论分享为辅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符合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的。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学习通过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改进与学习。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总评成绩由课堂实践、课堂讨论、期末论文考试等三个方面组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评成绩=课堂表现(100分制)×30%+课堂讨论(100分制)×20%+期末论文(100分制)×50%。

表5-1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平时

成绩

50%

课堂

表现

30%

每个学生都要参与一次科学实践授课给与成绩,学期末该分值×30%核定分值计入总评成绩。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课堂讨论参与情况、教学上互动和学习反馈、线上讨论参与情况等等,若发生迟到、无故旷课、学习态度差(课堂玩手机、多言好睡等)现象一次,则扣1-5分,扣完为止;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或有效提问者,酌情加分2-5分,上限20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堂讨论

20%

课堂讨论,对同学授课给与建议与分析,最后成绩按平均分值计算。学期末平均分值×20%核定分值计入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期末

考试

成绩

50%

修课学生期末写一份名师课例学习总结的小论文,教师批阅试卷,成绩以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