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科学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教学目标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针对科学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入门基础课,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各门类的发展和历史沿革。通过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历史回顾,在自然科学的大平台层次上给学生一个有关科学的概貌。在讲解历史的同时,也着重讲述自然科学和结构框架、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阐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及素质发展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基础上,了解科学技术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总体把握。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一种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注重学科内的系统性和学科间的相关性,进而了解自然科学的方法、原理和风格,领会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3:综合能力方面,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科学精神对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道德理想与科学理性精神的融合是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H、M、L)
教育情怀
指标点2-2.
具备较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关怀、同情、启蒙、解放、成全学生的教育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M(中支撑)
学科素养
指标点3-1
理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扎实掌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地球与宇宙科学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定律,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掌握模型建构、归纳与演绎、分类、演化等科学思维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高支撑)
指标点3-4.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科学学科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高支撑)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课后自主学习不占学时。
表3-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对应的
课程目标
教学方式
学时
1
导论:(1)科学、技术的概念;(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3)科学技术史的概念;(4)科学技术史的内容;(5)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掌握该部分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学习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集中讲授
1
2
生存的技术和文明的起点(第1章):(1)直立行走的猿;(2)天然石块和木棒;(3)打制石器;(4)用火和取火(5)捕鱼和狩猎;(6)弓箭的发明;(7)农业和畜牧业;(8)陶器和铜器;(9)产业的发展;(10)社会组织的变革;(11)语言、图画和文字;(12)知识的起源;(13)原始宗教与科学。
了解史前文明的起源,熟悉人类生存技术的逐步发展,掌握火的使用对人类的重要性,掌握原始宗教与科学的起源与关系。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集中讲授
3
3
古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和技术(第2、3、6、7章):第2章尼罗河畔的永恒(1)埃及的地理和历史;(2)古埃及的神、祭司和知识;(3)解剖和医学;(4)尼罗河赠礼;(5)不平衡的技术杠杆;(6)衰亡与不朽。第3章 两河流域的遗产(1)西亚的新月形地带;(2)多变的历史风云;(3)苏美尔人的最初创造;(4)古巴比伦和使用铁的赫梯;(5)金戈铁马的亚述;(6)新巴比伦的建筑和天文学;(7)波斯帝国的成就;(8)西方文字的渊源。第6章古印度文明中的知识(1)印度河和印度;(2)哈拉巴文化;(3)吠陀时代的知识;(4)佛教诞生的年代;(5)孔雀帝国和重新分裂时期;(6)贵霜帝国时期;(7)笈多王朝和戒日王朝时期;(8)伊斯兰势力进入印度时期;(9)德里素丹和莫卧儿帝国时期;(10)古代印度科学技术徘徊不前的原因。第7章古代中国的科学和发明(1)地理位置;(2)青铜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4)秦汉时代;(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