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当课程一词成为学前教育的专业术语时,人们提出质疑:课程只适合于中、小学和大学,幼儿园也有课程吗?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不同。如果仅把课程理解为教科书、教材,那么幼儿园确实没有这种课程。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就可以说幼儿园是有课程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定义课程。对幼儿园课程的质疑“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1928年5月在南京的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提出《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与教材案》。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的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自己关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观点。在我国“课程”这一概念早已正式运用于幼儿园。010203一、国内幼儿园课程的定义课程由陌生概念向专业术语的转变01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国家对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模式: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编制。地方和一般研究人员只需把专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大纲)来付诸实施。由于课程的制定只需少数人来研究,所以,课程(包括幼儿园课程)的问题就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02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国家管理教育的模式发生转变,中央集中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给了各级教育部门以较大的自主权,研究者和教师有了不同程度的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和机会。课程问题又逐渐进入人们的意识,“课程”一词也重新成为一个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课程是否适合于幼儿园?关键在于怎样理解课程,在什么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如果我们仅把课程理解为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学科内容系统,那么它确实不适合幼儿园。然而,我们的幼教先驱从一开始就不是这样理解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幼教先驱对课程及幼儿园课程的解释:张雪门的观点张宗麟的观点陈鹤琴的观点(一)早期的理解张雪门的观点他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他采用了经验活动的观点。21张宗麟的观点他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谈到:“幼儿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强调幼儿园课程是有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陈鹤琴的观点陈鹤琴一再强调,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这表明陈鹤琴强调了儿童的经验、环境,强调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上几位幼教先驱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解释表明,我国幼教理论界从一开始就是把幼儿的经验、幼儿的活动、幼儿的生活视为课程关注的重点。01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02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03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二)几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全美幼教协会和美国国家教育部全美幼教专家协会,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一种有组织的框架,它描述了儿童应学习的内容﹑儿童达到规定课程目标的过程和为帮助儿童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教与学所发生的环境。”(三)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说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p283页)(四)今天的理解分层解释幼儿园课程是“活动”课程定义从“学科教材”发展到“学习经验”,反映了一种教育哲学的变革,即从重物(教什么)到重人(学到什么),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但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经验说”理论上吸引人,但实践中却很难实行,难就难在学习经验是主观的东西,而教师容易把握的是客观的东西。活动本身既有主体性(活动者)又有对象性(用什么东西来活动)。课程的两端——学习者(主体)和学习内容(对象),同时存在于活动中。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课程解释为“活动”,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的视角,促使他们同时注意课程的两个方面: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对象(教学内容)。用活动解释课程的好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平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复习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VIP
- 2023年新疆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 食材分拣、包装、运输、验收、售后整体配送服务方案.docx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docx
- 广告制作及安装售后服务方案.docx
- 电商商品发布操作指南(包括标题制作、文案设计、详情页制作)(原创整套完整版128页).pptx VIP
- 2025二建《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高频考点笔记.pdf VIP
- 企业生产员工质量意识培训课件.ppt
- 100以内加减混合竖式计算练习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