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
PAGE18
浅谈新《行政诉讼法》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目录
TOC\o1-3\h\u18644摘要 1
10528前言 2
176一、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理解 2
23384二、辨识“明显不当”和“滥用职权” 3
1865(一)“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 3
28648(二)“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3
205201.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否考虑 4
7042.行政裁量权对比例原则的适用与否 4
194193.区别对待有无正当理由 4
320214.处理行为是否符合行政裁量惯例 4
30264(三)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适用 4
33351.行政给付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5
20172.行政裁决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5
183543.行政强制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5
277964.行政处罚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6
12450三、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司法审查限度 6
27981结束语 8
31228参考文献 9
PAGE
PAGE18
摘要
新《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审查标准,法院对行政裁量权的审查由此从立法上得到确认。该标准的出现拓展了司法审查的深度和宽度,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实质性化解行政纠纷等。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只对合法性权利提供救济,在对行政行为的审查中,即是法院只会对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提供救济,因此要对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定义、标准、适用范围加以探讨。
关键词:明显不当;行政裁量;审查标准;行政诉讼
前言
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在《行政诉讼法》第70条中增加了一款“行政行为明显不当”,这看似有利于法院审判行政案件,可是行政行为“明显不当”不是确定的法律概念,其解释应用的弹性也非常大,这就导致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进退两难的境地。立法机关本意是让司法机关依据这一条扩展司法审查权的范围,敦促行政机关守法的同时合理行政,进一步促进行政纠纷的化解。但由于“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概念模糊,在适用过程中此概念无法通过司法三段论来判断事实,且缺乏具体的审查标准,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
一、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理解
在我国的法律制定上,“明显不当”的首次出现是于1999年实施的《行政复议法》。该法第28条第1款第(3)项第5目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自《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我国学界对该法中“明显不当”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明显不当”指的是行政行为不违法可存在合理性问题;有学者认为,“明显不当”指“行政机关的裁量越出了合理的界限,就构成了实质上的违法”。《行政訴讼法》中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引入是司法实践对行政法总则中合理性原则的回应,也让长期困扰我国司法机关到底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应不应、可不可审查的难题得以破解。随着新《行政诉讼法》中增加对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司法审查,这从立法角度表明对我国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审查上已基本达成共识。那么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到底如何应如何理解“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呢?作为法律术语,“明显不当”应有精确的概念。当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明显不当”的司法审查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裁量权。我国法律对于行政裁量权运用过程中的管辖权限、事实认定、法律程序、法律适用等问题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那么“明显不当”针对的对象就可以进一步缩限为行政裁量权中的处理方式的选择。在法律规定下,行政机关对一个行政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好几种,可以由其自由选择适用,行政机关在自由选择适用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处理明显不当的情况。
二、辨识“明显不当”和“滥用职权”
根据新《行政诉讼法》,司法机关可以对行政裁量权进行司法审查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滥用职权”,一个是“明显不当”。前者属于合法性审查,后者属于合理性审查。“滥用职权”的司法审查标准出现于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对于滥用职权司法审查,大多数学者认为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断定,主观上行政机关有主观恶意,客观上因此行为造成了显失公正的结果。沈岿老师2004年在其文《行政诉讼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中对司法机关适用“滥用职权”做了一个分析,可知司法机关在对“滥用职权”的适用是十分小心谨慎的。因为当时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标准没有“明显不当”,导致司法机关对“滥用职权”的解释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朱新力老师认为无需断定主观恶意,行政机关在行政裁量权的适用过程中偏离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都可纳入滥用职权。新《行政诉讼法》第70条增加了“明显不当”的审查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不动产异议登记制度的司法适用.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关系研究.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抵押二手房买卖的法律风险分析.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的应用研究.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股东会决议不成立法律问题研究.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关于环境法的价值内涵研究.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办案的协调衔接机制问题研究.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离婚冷静期制度研究.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论避风港规则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doc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论恶意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