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专题研究。
米
周家台秦简历谱系年与秦时期历法
李忠林
摘要:周家台秦墓竹简69—91所记历谱无论系于秦始皇三十六年、三十七年,还是秦王政十年、十一年,都不能与“古六历”及其衍生历法相容。秦时期历法步朔与古六历无涉,但秦时期历法的“阳历因素”可能按颛顼历排定。秦时期历法以公元前361年之前一年10月丁巳为朔余无的朔望月起算点,依四分术步朔,置闰法则按照3—3—3—2—3—3—2的序列人为安排,虽不知原始起点,但秦王政二年当是一个序列(一章)的起点。由此可以给出这一时段的朔闰表。
关键词:秦时期周家台秦简历谱古六历
湖北荆门关沮乡周家台30号秦墓共发现四件历谱,整理者依次定为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简1—68)、三十六年历谱(简69—79)、三十七年历谱(简80—91)和秦二世元年历谱(木牍)。①其中,三十四年历谱所记部分朔干支明显不符合平朔推步基本规则,张培瑜等经过推算给出校正后的结果。②笔者也在文献范围内对此历谱进行考证,得出与张培瑜同样的结果,并指出历谱致误的原因。③另外两件竹简历谱,因为在第二谱第一简(即简80)背面书有“卅六年日”,且两谱前后相连、朔干支密合,遂定为始皇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历谱。但黄一农将这两件历谱做了两项调整:第一,将原简69—79所书历谱“七月大”改为“七月小”,遂使原谱“八月壬子(朔)”改为“辛亥(朔)”;④第二,为使秦王政十年有闰,将原谱朔干支一律后错一个月,⑤并主张两件历谱应分别系于秦王政十年和十一年。⑥本文为方便称引,暂将简69—79所书历谱称为历谱A,简80—91所书历谱称为历谱B,唯秦始皇三十四年和秦二世元年历谱因其
米本文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080441204)支持。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①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图版1—15。其中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实为记事簿册。
②张培瑜、彭锦华:《周家台三〇号秦墓历谱竹简与秦、汉初的历法》,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第238页;张培瑜、张春龙:《秦代历法和颛顼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第739页。
③李忠林:《周家台秦简历谱试析》,《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第3期。
④黄一农:《周家台30号秦墓历谱新探》,《文物》2002年第10期。
⑤黄一农:《秦王政时期历法新考》,《华学》第5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8页。
⑥黄一农:《周家台30号秦墓历谱新探》,《文物》2002年第10期。
?1994-2018china
?1994-201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rightsreserved.http:/
周家台秦简历谱系年与秦时期历法
系年尚无争议,仍沿用原称谓。另外,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行颛顼历且在统一六国后历法有过改动,黄一农主张这一时期有过三次历改,“时机有可能是为了配合秦王政亲政(九年四月)、称帝(秦始皇二十六年)和二世即位此三大政治事件”。①黄氏关于“秦王政亲政”和“二世即位”的两次历改史无明载,值得商酌。
秦汉初历法长期困扰学界,研究者甚众,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将秦汉初历法限定在古六历的范围内求解,主要以陈久金、陈美东、张闻玉、黄一农等为代表,主张秦和汉初的历法是以古六历中的颛顼历或殷历为基础排算,其中陈久金、陈美东认为秦王政九年至汉太初改历前行用颛顼历(设元在公元前366),但朔小余余分增加470,②张闻玉认为秦颛顼历实为殷历,入汉后把汉高祖五年(前202)子月癸亥朔(小余778)改为甲子朔(小余0),即人为将朔小余加大了162分,③黄一农主张秦王政初期使用古六历中之殷历,但加入进朔法(借半日),自十年起改用颛顼历,秦始皇二十六年改用殷历,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