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动与多动症的区别.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动与多动症的区别

一、多动

1.定义与表现:多动,通常指孩子在正常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活泼好动的行为。正常儿童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比如在玩耍、运动时,会表现出较多的身体活动。例如,在操场上,孩子们会欢快地奔跑、跳跃,不断变换活动方式,这是他们探索世界、释放精力的一种方式。他们的活动往往具有目的性,比如为了和小伙伴做游戏、完成某项运动挑战等。在课堂上,正常儿童可能会因为对知识的好奇而偶尔交头接耳、身体扭动,但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够较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专注于学习。

2.发生情境与频率:多动行为一般在特定的、适宜活动的场景中较为明显,比如在户外、课间休息等。而且这种活动并非无节制,在需要安静、专注的场合,如考试、听故事时,他们能够保持相对安静和专注。例如在图书馆,正常孩子会意识到需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其多动行为的频率,不会对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造成实质性的干扰。例如在学校,他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与同学友好相处,完成作业等任务也基本不受影响。

3.神经系统发育关联:从神经系统发育角度来看,正常多动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儿童的大脑在不断发育完善,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精力充沛、好动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成熟,这种多动行为会自然减少并趋于平稳。例如,幼儿期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好动,走路时蹦蹦跳跳,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多数孩子会变得相对沉稳。

二、多动症

1.医学定义与诊断标准:多动症,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大核心症状。注意缺陷方面,表现为经常不注意细节,容易犯粗心的错误;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与之对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经常丢三落四等。多动-冲动方面,表现为手脚小动作多,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很难安静地玩耍,经常忙个不停,像“被发动机驱动着”;经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活动等。这些症状需要持续至少6个月,并且在多个场合(如学校、家庭等)都有表现,对孩子的学业、社交和日常生活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才能考虑诊断为多动症。

2.症状特点与影响: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具有持续性、广泛性和无目的性的特点。持续性是指这种多动行为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出现,而非偶尔为之。广泛性是指不仅在学校、家里,在其他各种场合,如商场、餐厅等,都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无目的性则是指他们的多动行为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比如在课堂上,可能会突然站起来在教室里走动,并非因为有什么紧急事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这种多动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内容,作业完成质量也差。在社交方面,他们可能因为经常打断别人、难以安静倾听等行为,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朋友较少。长期的学习困难和社交挫折还可能引发孩子的情绪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3.病因分析:多动症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约75%的多动症患者其直系亲属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人。神经生物学因素方面,多动症患者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与注意力、行为控制等功能密切相关。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也是病因之一,通过影像学研究发现,多动症患者的大脑在额叶、基底节等区域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影响了对注意力、行为调节等方面的控制。此外,家庭环境、心理创伤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多动症。例如,父母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或严厉惩罚)、早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

三、两者的区别总结

1.行为目的性:多动行为往往具有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正常的活动需求,如玩耍、探索等。而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大多无明显目的,更多是一种不受控制的冲动表现。

2.情境适应性:正常多动在适宜的情境下出现,在需要安静和专注的场合能够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不受情境限制,在各种场合都难以控制,对不同环境缺乏适应性。

3.对功能的影响:正常多动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功能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孩子能够正常地完成学业任务,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多动症会严重干扰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功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问题。

4.发展趋势:随着年龄增长,正常多动行为会逐渐减少,孩子的行为会更加沉稳和自律。但多动症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干预和治疗,症状可能会持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对个人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总之,区分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t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