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女娲补天》。
二、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它以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从教材角度看,这篇课文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中通过对女娲补天过程的详细描写,如“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这些描写体现了女娲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形象。同时,故事中女娲炼石补天、断鳌足撑天等情节充满奇幻色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神话故事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但对于完整地理解和分析神话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理解文中女娲补天的复杂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女娲的精神品质时可能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对神话故事背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方面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娲、塌、熄、冶”等生字,会写“隆、塌、露、燃、熊”等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2.借助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例如,女娲是如何历经艰难找到五彩石,又是怎样将五彩石炼成石浆补天的。在文中“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详细描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神话故事中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设定。
2.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如“隆”字,结构较为复杂,要让学生掌握其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
(二)教学难点
1.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分析。女娲在面对天塌地陷的灾难时,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补天的重任,她四处寻找材料,克服重重困难,这种精神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例如,从她寻找纯青石时“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她的执着和坚韧。
2.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神话往往是古人在对自然现象不理解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女娲补天可能是古人对天空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陨石撞击等造成的天空异常)的一种想象性解释。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六、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天塌地陷的场景、女娲补天的画面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神话故事的情节。例如,在讲解女娲看到人间灾难的情景时,播放一段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2.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女娲在补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克服的?”“从女娲的行为中你能体会到她怎样的精神?”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女娲补天的意义、女娲的形象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培养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朗读感悟法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情感,感受女娲的伟大形象。在朗读时,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等,如读到女娲克服困难的部分时,语调可以稍显坚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天地混沌、灾难频发的视频片段(如电影《2012》中的一些灾难场景剪辑),然后提问学生:“如果世界面临这样的灾难,你们觉得谁能拯救世界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女娲补天》,介绍女娲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地位,是创造人类和拯救人类的女神。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字典进行查询。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如“女娲(wā)”“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