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译】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要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我办不到;要用比季孙氏低、比孟孙氏高的待遇来对待孔子。”不久,刘景公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动身离开齐国。【评点】本章记叙孔子是如何离开齐国的。从文意看,孔子离去的原因不是因为礼数不周到,而是因为齐景公不能施行孔子的主张。当时齐国执政的是晏婴,他反对儒家,反对在齐国推行鲁国的那一套。他对齐景公说:“儒者不守法,崇丧遂哀,破产厚葬,特别讲究礼节,老百姓难以学习。要用孔子对国家没有好处。”齐景公本是一个没有作为、没有主见的国君,他听了晏婴的话后就以“吾老矣,不能用也”为借口,辞退孔子。孔子到齐国是为了行仁政,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并不是为了功名富贵。既然环境不允许,也就立即离开齐国,决不枉道以事人。0102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1、归:同“馈(kui)”,赠送。2、季桓子:鲁国贵族,姓季孙,名斯,季康子的父亲。从鲁定公时到鲁哀公初年,一直担任鲁国执政的上卿(宰相)。3、行:离开。【译】齐国人赠送歌姬舞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便离开了鲁国。【评点】本章记叙孔子是怎么离开鲁国的。鲁定公14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怕。孔子55岁那年,齐平公为了讨好鲁定公,便把歌姬舞女馈赠给鲁国,孔子极力反对,季桓子却贸然接受下来。君臣观看演出,被声色所惑,三天不视朝听政。孔子看到鲁国君臣如此迷恋女色,朝政日衰,不足有为,便大大失望而去职离鲁。孔子离开鲁国时,用歌来表白心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对立身处世是慎重的,“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治家格言》),可留则留,不可留马上就走,决不依违于俯仰之间,表现了高尚的人格力量。010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楚狂:楚国的狂人。2、接舆:春秋时代楚国隐士,见楚昭王政事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3、凤:凤凰。古代传说,世有道则凤鸟现,无道则隐。此比喻孔子。4、衰:衰微。5、谏:规劝,使改正错误。6、犹可追:尚可补救,还来得及改正。7、而:语助词,相当于“矣”。8、殆:危险,不可救治。9、辟:同“避”。【评点】接舆是一个隐士。所谓隐士,乃是不满社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救而知难隐退的人。本章记孔子传道济世的心情不被接舆所理解,接舆善意地讽喻孔子急流勇退。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时隐藏不出。楚狂人把凤凰比作孔子这是对孔子的尊重,意思是说,现在是乱世,你为什么还要寻求出仕呢?难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现在避世隐居还来得及。接舆在乱世时知难而退了,还想对孔子的处世态度起点提示劝阻作用,实际上,他是不可能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理想和作法。【译】楚国有位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为何这样不识时务?过去的事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算了吧,算了吧!如今执政的人不可救治了。”孔子下车,想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以回避孔子。孔子不能和他交谈。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下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1、逸民:德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2、少莲:据说东夷之子,“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3、不降其志:不降低他的志向。4、辱:辱没。5、言中伦:话语符合道德伦理。6、行中虑:行动经过思考。7、隐居放言:隐居不仕,放肆直言。8、身中清:保持自身洁白,洁身自爱。9、废中权:废弃权势合乎权变。10、中:符合,合乎。11、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译】有德行而避世隐居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是“柳下惠、少莲,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言谈符合伦理道德,行为经过思虑,仅此而已。”说虞仲、夷逸是“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保持自身清白,废弃官位而合乎权宜变通。而我与这些人不同,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评点】孔子在本章中论述了逸民的不同操守,从对比中表达了自己与他们不同之处。七位逸民把“可”与“不可”分得十分清楚。如伯夷、叔齐认为食周粟、仕于周“不可”,柳下惠认为降志辱身而离开鲁国“不可”。而孔子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也就是说,对自己的举止、进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