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乡土文化植根于特定地域的文化体系,是历史记忆与现实实践的结合体。乡土文化是乡土社会的灵魂,是乡村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传承历史记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等多个维度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关于“乡土文化消解与坍塌”的言论甚嚣尘上,乡村发展中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失衡也使得乡土文化的底蕴不断被侵蚀。可以想象,当乡土文化被遗忘或稀释时,乡村将失去自我价值与生存意义,甚至可能带来文化生态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危机。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重拾与重塑乡土文化不仅是对本心的敬畏、对传统的回归,更是面对社会结构变迁、代际传承断裂等挑战时,寻找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的迫切需要。
“重拾”与“重塑”是乡土文化重建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拾”通常指的是重新获得和恢复已经存在的文化元素、传统和习惯,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记忆的回溯,即重新回顾和认知地方历史、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确保这些文化元素不被遗失、不被遗忘。二是传统习俗的复兴,即通过社区活动、节庆仪式等形式,促使传统习俗再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重塑”主要是在对已有文化元素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形式,其内涵同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转化,即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对其进行再创造,形成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文化表现形式;二是适应性变革,即针对环境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对传统乡土文化进行适应性“改造和包装”,使其能够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传播语境。
_______。一方面,“重拾”为“重塑”奠定基础,使得重塑不至于丧失文化的真实与深度。另一方面,“重塑”推动“重拾”的深化,激发出新的文化创造性与衍生性。“重拾”强调文化的延续性,“重塑”强调文化的创新性,二者相辅相成,是一个动态协同、互相促进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拾”与“重塑”既立足过去,又展望未来,它们共同构成了乡土文化生态的自我修复机制和创新发展机制,确保了乡土文化的历史性与持续性,也定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摘编自詹婷《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的重拾与重塑》)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土文化就是在乡村中的长期共同生活里所形成的乡村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总称”。当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守住乡土文化的根意义重大。
一些人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对立,甚至将农村看作文化荒漠,把农村仅仅当作需要进行文化帮扶的对象。事实上,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农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表达。传播乡土文化是自觉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现实要求。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让城乡群众有更多机会在电视、电脑、手机上看到关于民歌、剪纸、皮影戏、木偶戏、节日习俗、赶大集等等的报道,这些都是农村文化记忆的重要表达。传统民俗也因此得以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焕发新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饭市”、古树水井、庙会祠堂等公共文化空间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面对消失的村庄和传统文化空间,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乡村产生了虚拟文化空间,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空间限制,重塑乡村文化空间,还拓展了传统文化资源和产品的价值空间,促使乡村传统文化遗产迸发新的活力和价值。数字化记录和再现使得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经历“乡土—离土—返土”的历程,为实现自我表达、促进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此外,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增多。网络信息平台的推送,将增强文化的传播速度、覆盖范围,从而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闲暇生活习惯,驱动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乡土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正如《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指出,乡村数字文化建设,借助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方式,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打造嵌入乡土文化的乡村文创品牌。这对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传统村落、乡土生活,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摘编自贾月《新媒体时代乡土文化传播的现实图景与提升策略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拾与重塑乡土文化,才有可能缓解因城市化与全球化而导致的乡村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失衡。
B.回溯乡村多年来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乡村虚拟文化空间保留文化的真实与深度。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