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湿地作为重要的碳库、碳汇以及氮的“转化器”,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农垦为代表的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湿地生
态系统演替及系统内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湿地微生物群落以及碳氮
相关酶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容易受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人为活动
的影响。黄河下游滩涂湿地面积巨大,农垦现象突出,然而目前该区域有关农垦对湿地
碳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较少,而且多集中于土壤不同形态碳氮的垂直分布以及水平分布格
局,基于土壤酶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
自然保护区和濮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两地为研究区域,选取嫩滩、自然湿地以及开垦
年限15年左右的农田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存在形式、分布格局
以及相关酶活性为切入点,探究不同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碳氮相关酶活性差异,
揭示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农垦活动对土壤碳
氮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理解湿地内碳氮循环机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数据,
为湿地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农垦能够对湿地土壤pH、电导率、含水量、全碳、全氮、有机碳、无机碳、
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碳氮比产生显著影响。农垦后土壤整体pH值显著升高,相对
于嫩滩、自然湿地,农田整体pH分别高出其6.76%和2.77%;土壤水分含量迅速降低,
农田整体土壤水分含量仅为嫩滩和自然湿地的51.57%和49.80%;土壤电导率大幅度降
低,农田整体土壤电导率仅为嫩滩和自然湿地的43.60%和30.81%。垦殖后农田整体土
壤全碳含量(25.03±5.68mg/g)显著低于自然湿地(30.37±7.14mg/g),农田整体土壤
总氮含量(0.52±0.29mg/g)在人为氮输入的情况下依旧低于自然湿地的含量(0.56±
0.24mg/g)。农田整体土壤硝态氮水平显著高于自然湿地和嫩滩,其硝态氮浓度为自然
湿地的1.20倍、嫩滩的2.02倍;土壤C/N值显著降低,且研究区土壤C/N值仅为全国
土壤平均水平的1/5。土壤理化指标之间多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土壤化学指标的改
变主要发生在土壤0-20cm土层中,而在20-80cm土层中,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变化
幅度开始趋于减少。
(2)土壤碳氮相关酶活性在不同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农田、嫩
滩和自然湿地碳氮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大致为在土壤表层(0-20cm)达到最大值,随着
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三种土地利用类型0-20cm土层中蛋白酶活性平均值相较
于20-40cm土层、40-60cm土层、60-80cm土层分别高出44.16%、109.57%和159.23%;
0-20cm土层中脲酶活性平均值相较于20-40cm土层、40-60cm土层、60-80cm土层分别
高出62.02%、109.74%和132.39%;而20-40cm土层、40-60cm土层、60-80cm土层的
纤维素酶活性仅为0-20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值的69.21%、57.00%和46.06%;
20-40cm土层、40-60cm土层、60-80cm土层的脱氢酶活性仅为0-20cm土层脱氢酶活性
平均值的64.29%、45.84%和43.11%。不同季节间的土壤酶活性同样存在着显著差异,
夏季土壤酶活远大于冬季土壤酶活,同时不同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理化指标中,土壤全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无机碳含量是影响相关酶活性的主
导因子。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中,微生物ACE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是影响土壤碳氮相
关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在土壤酶活性中,脲酶和脱氢酶与土壤全碳、无机碳、有机碳、
硝态氮、全氮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碳氮分布影响最大,蛋白酶活性对土壤硝态
氮含量的分布影响最大。
(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同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中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季节间
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冬季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夏季微生物多样性,夏季微
生物多样性平均值仅为冬季的27.94%。而在所有的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
而酸微菌以及单芽孢杆菌是细菌中多样最高的生物类群。
(4)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铵态氮
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