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护理学基础主讲教师基础护理教研室·XXXX
危重患者的常用抢救技术03
学习内容一、心肺复苏技术(自学)二、氧气吸入法三、吸痰法四、洗胃法危重患者的常用抢救技术
二、氧气吸入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操作程序】1.评估2.计划3.实施4.评价二、氧气吸入法
用物准备供氧装置,治疗盘内备治疗碗(内盛冷开水)、纱布、鼻塞或鼻导管(酌情备面罩、头罩、氧气枕等)、棉签。用氧记录单、笔、弯盘、胶布、安全别针、扳手。供氧装置:氧气筒及氧气表和管道氧气装置(即中心供氧装置)两种。二、氧气吸入法
氧气筒装表法装表法中心供氧装表法.二、氧气吸入法
(一)氧气筒及氧气表装置压力表流量表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湿化瓶通气管总开关氧气筒减压器安全阀氧气筒:是一圆柱形无缝钢筒,筒内可耐高压达14.7MP(150kg/cm2),容纳氧气6000L。总开关:控制氧气的进出。压力表:可测知氧气筒内的压力,以MPa(kg/cm2)表示。压力越大,说明贮存氧气越多。湿化瓶:内装1/3或l/2冷开水,用于湿化氧气,以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的气体所刺激。减压器: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2~3kg/cm2(0.2~0.3MPa)。使氧流量平稳,保证用氧安全。流量表:用来测量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流量表内有浮标,从浮标上端平面所指的刻度,可知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安全阀:作用是当氧流量过大、压力过高时,安全阀内部活塞自行上推,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来,以确保安全。二、氧气吸入法
氧气筒内氧气可供应的时间为氧浓度和氧流量的关系为: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压力表压力-5)(kg/cm3)x氧气筒容积(L)1kg/cm3x氧流量(L/min)x60min二、氧气吸入法
“一吹”“二上”“三紧”“四查”DescriptionofthesubDescriptionofthesub二、氧气吸入法氧气筒装表法
松解,卸表关总开关,放余气,关流量开关二、氧气吸入法氧气筒卸表法
(二)氧气管道装置给氧将流量表及湿化瓶及氧气导管连接后,安装在氧气管道的面板上,其余同氧气筒给氧法。二、氧气吸入法
吸氧方式头罩式给氧鼻塞给氧面罩给氧鼻导管给氧二、氧气吸入法
核对解释清洁检查连接导管调节流量清洁鼻腔并检查根据医嘱调节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湿润检查插鼻导管固定导管二、氧气吸入法双侧鼻导管给氧法
记录核对观察疗效安置患者卸表用物处理洗手记录停止用氧卫生手消毒记录时间、流量、效果,贴标识取鼻导管,擦净鼻部一关、二扶、三松、四卸挂“满”或“空”的标志记录停止时间及用氧效果二、氧气吸入法
1.双侧鼻导管法优点:病人舒适、使用简单,适于小儿或长期用氧者临床常用给氧方法二、氧气吸入法
2.鼻塞法方便舒适,适用于长时间用氧的病人,但是张口呼吸或鼻腔堵塞者效果差临床常用给氧方法二、氧气吸入法
临床常用给氧方法3.面罩法成人6-8L/min,小儿1-3L/min适用于躁动不安、张口呼吸且病情较重、鼻导管给氧效果不佳者二、氧气吸入法
临床常用给氧方法4.头罩法适于于新生儿、婴幼儿的供氧安全、舒适、有效、舒适、易于观察病情变化长期给氧时不会产生氧中毒二、氧气吸入法
其他供氧方法氧气枕用于家庭氧疗、氧气筒无法及时到位或转移病人途中二、氧气吸入法
【注意事项】1.用氧前,压力表指针至0.5mPa(5kg/cm2)时,不能再用。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标“满”或“空”的标志,以免用时搬错,延误抢救。2.做好用氧安全。3.先调节好流量再用氧;停止时,先取下导管,再关闭各个开关。4.长时间面罩吸氧时,应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5.非一次性湿化瓶定时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6.氧疗的副作用:吸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会出现氧疗副作用。16-3危重患者的常用抢救技术二、氧气吸入法
呼吸抑制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氧疗副作用二、氧气吸入法
谢谢观看!部分所用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