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性 理趣盎然-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

至情至性 理趣盎然-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至情至性理趣盎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散文作品的研习。该单元选取了两晋到明代的六篇古代散

文名作,其中《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为教读课文,《项脊轩志》《种

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为自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

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

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完善人格,浸润心灵,丰富情感。

六篇古代散文名作或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或以理取胜,理趣盎然。体裁不一,风格各

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

养在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

单元目标

1.诵读古代散文佳作,理解文意,把握其思想情感及承载的文化观念,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

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在诵读涵泳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

上的独特追求,品析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3.运用对比与联系、评点方法,研习古代散文,了解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和多样风格。

4.修辞立其诚,为文为人要“真”。学习本单元选文的表达艺术,说真话,抒真情,述真知,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情境与任务

学习情境:学校拟举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共读共品汇报

展示活动,以本单元六篇古代散文为主要研习对象。

学习任务:

中心任务:情思理趣,各臻其美,探究内涵

课时安排:根据我校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设计思路由单篇设计、每课设计到单元整体设计。

《陈情表》《项脊轩志》5课时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5课时

《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4课时

单元研习任务1课时

环节一

事为情之始情为事之华

——《陈情表》《项脊轩志》研习

《陈情表》(两课时)

任务一: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学习提示,自由朗读文本。圈画出字词句疑难之处,小组

交流,互相补充。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对感兴趣处圈点批注,从文中找一些表示谦敬的词语,

体会“表”的语言特点。

(寻蒙国恩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谨拜表以闻)

任务二:“自是皇权出血染,最是无情帝王家”,面对晋武帝征召,李密一直辞不赴任,

冒犯龙颜。一封辞表,晋武帝读罢反而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如果你

是晋武帝,是文中哪些“陈情”打动了你?

(事祖母至孝之情;进退狼狈之窘情;不矜名节,陨首结草之忠情;犬马怖惧之情)

任务三:李密暂缓出仕不仅归功于辞表的情满笔端、婉转恳切,而且要得益于写作过程

中的智慧。正是文本的精心巧妙构思化解了一场君臣之间的重大冲突。诵读交流,李密的

“智慧”精心表现在哪里?

任务四: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研读文本,结合相关资料,你认为李密辞不赴任的真正原

因是因为要尽孝吗?

(开放性的题目,可同意可不同意。事亲至孝,不愿废远,客观事实,一也;蜀国旧臣,顾

惜名节,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认为刘禅“可次齐桓,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

国”,二也;西晋初年政局暗流涌动,李密顾虑重重,况且司马氏是靠阴谋篡位取得天下。

可以参阅《晋书·李密传》,从李密后来出仕的经历来看,受到不少打击,他的顾虑是有现

实依据的,三也。)

任务五:全文围绕“孝”而非“忠”来做文章,并着重指出“圣朝以孝治天下”,“孝”

作为全文立论的中心,结合社会背景,谈谈为何舍“忠”取“孝”?

课外阅读:《晋书·李密传》《“双赢”的智慧》

《项脊轩志》(两课时)

任务一:自由朗读文本,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学习提示,圈画出字词句疑难之处,小组

交流,互相补充。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对感兴趣处圈点批注。

任务二:诵读全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小组互评。

项脊之名缘由

项脊之风貌

项脊之情

项脊之志

(项脊之名缘由: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项脊泾住过,一说追思先祖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