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字同一个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产生在前的那个字,叫古字,产生在后的那个字则叫今字。古字和今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段玉裁:“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③于是翦其发。(《顺民》)④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古今字的来源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城濮之战》)州——洲、止——趾、要——腰、责——债、新——薪、閒——间、景——影孰——熟、然——燃、衰——蓑、北——背、原——源、午——杵、县——悬、它——蛇知——智、被——披、坐——座、没——殁、反——返、赴——讣、振——赈、栗—慄、胃—谓、舍—捨、戚—慼、采—彩、牟—眸、师—狮示—视、祝—咒、兽—狩伯—霸、何—荷、内—纳、见—现、女—汝、閒—闲、泉—钱彊—强、辠—罪、迻—移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由于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古今字。01常—裳、雅—鸦、邪—耶、猶—猷、谕—喻、沈—沉埜—野、雚—鹳、徧—遍、复—復、厷—肱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古今字。02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1.从声音上看,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①信以结之,则民不倍。(《礼记·缁衣》)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③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④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⑤登是南邦。(《诗经·大雅·云汉》)⑥从弟子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补》)2.从字形上看,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财—材、涂—途、常—尝、倡—唱、鄂—愕、匪—斐、静—净、说—脱、讼—颂、锡—赐、刑—形、政—征、悟—晤3.从借代关系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①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是贵乎?(《报任安书》)②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年,酒五斗。(《汉书·文帝纪》)③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④江河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乎。(《许行》)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①主齐盟者,谁能辨焉?(《左传·昭公元年》)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③望于山川,辨于众神。(《史记·五帝纪》)④其于宗庙朝,辨辨言,唯谨尔。(《史记·孔子世家》)惠,本义是“仁慈”、“恩惠”,借作“慧”。《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距,本义是“鸡距”,即雄鸡跖后角质性的、突出像脚趾的部分,通用义是“距离”,借作“拒”。《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直,本义是“曲”的反面,借作“特”(表“仅只”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生,本义是“生长”,借作“性”。《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归,本义是女子出嫁,借作“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逝,本义是“往”,借作“誓”。《诗经·魏风·伐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12345壶,本义是器物之名(如“水壶”),借作“瓠”(葫芦)。《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由,本义是“从”,借作“犹”(犹如,如同)。《孟子·梁惠王上》:“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驩,本义是“马名”,常借作“欢”。《左传·昭公四年》:“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辩,本义是“巧言”,借作“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信,本义是“诚也”,借作“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时,本义是“四时也

文档评论(0)

yingjiali1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