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2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pdf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2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西哲学史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没有被不少哲人搞清楚,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观点。

比如,孔子把人分为“生而知之者”与“学而知之者”,他认为有一类人天生就知道很多,但他自己却很谦

虚,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

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立,科学地解决了认识论的根本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也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

子。”获得并保持正确思想观念的方法途径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多调查研究,多总结

经验,这样便可以少犯错误。1965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时曾如实说:“我是靠总结经验

吃饭的。”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B.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反之,叫“熊市”。

B.外国的地摊书到了国内就变成了“传世经典”,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值得深思。

C.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为革新正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

然而,正如创业难于守成,好的开端是一切后继者的模范。在人类的心灵中,恶似乎有一种自然的

动力,它可以在发展中增强。而善却似乎缺乏一种动力,总是在开始时最强。革新乃是驱除“恶”的药

物。有病而不服药就意味着不断地患新病,因为事物终归是要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因此,如果时间已

使事物腐败,而人又无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结局只有毁灭。

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

①。对于旧习俗,新事物好像一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它

引起惊异,却不受欢迎。

然而,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时间本身正

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表面上却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变。假如不是

如此,新事物发生得太突然,就难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所以实行改革要十分谨慎。每一次改革

都必须是确有必要而并非为了标新立异。②。要注

意到,即使有很多人赞同,它还是很危险的!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革新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革新中的事物如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

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

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

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

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

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