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患病率高据2012年数据调查18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癌症发病率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局发病率首位)01死亡率高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86.6%.心脑血管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01慢性病流行病学史特点慢性病的特征多为常见病、多发病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发病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可预防性不可治愈高血压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高盐饮食超量饮食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饮食不良作息习惯(过劳、无规律)精神紧张(心理压力)长期食用腌制食物不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运动因素不合理饮食---高盐、高胆固醇、刺激性饮食、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以车代步运动量不足易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空气污染噪音水污染健全的社会组织社会区级教育的程度医疗保健体系自然因素家庭倾向---影响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慢性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4、遗传、生物以及家庭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压力紧张恐惧失眠精神失常02可能威胁生命的慢性病急发性---血友病、中风、心肌梗死渐发行---肺气肿、慢性酒精中毒、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等03非致命性慢性病急发性---痛风、支气管哮喘、胆石症等渐发性---帕金森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支、高血压等致命性慢性病急发性---急性血癌、胰腺癌、转移癌、肺癌、肝癌渐发性---后天免疫不全综合征、骨髓衰竭等01慢性病的分类对生理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多种致病原因----营养不良影响排泄功能---便秘、失禁、尿潴留压疮或感染长期卧床---并发症慢性病对患者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压力忧郁感、无力感失落感、失控感隔离感依赖增强及行为幼稚情绪不稳定对心理方面的影响慢性病人对家庭的影响增加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需要家庭成员的角色调整与适应影响家庭的收入及支出(三)慢性病对社会的影响社会负担加重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福利保障体系二、社区护士在慢性病中的角色照顾者01教育者02倡导者03管理者04合作者05领导者06研究者07第二节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01护理与管理02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03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04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与管理05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06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07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与管理08一、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一)概念、病因及危险因素概念:是指动脉血管硬化及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异常所造成的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的一种疾病。遗传、年龄、性别、体重超重或肥胖、膳食不合理、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精神心理压力和社会因素(二)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般可有头晕、头痛、头胀、项强、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多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出现。早期除血压升高外,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可无明显的异常;后期则因并发心脑肾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相应的表现。01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02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吲达帕胺。03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04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0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三)高血压的治疗(四)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高血压的社区管理01一级预防:针对社区健康人群的保健管理02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的管理03三级预防: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04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5岁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加强人群筛查等三级预防:确诊病人加强遵医行为指导定期检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物+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指导适量运动血压监测指导正确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血压监测注意事项:1、测量血压时最好做到四定(定体位、定肢体(一般选用右上臂共同被测量)、定血压计、定时间)并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2、测量时间与频,最好监测,上午6~10时下午4~8时,服用药物后(短效制剂服药后2h,中效服药后2~4h,长效服药后3~6测量)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01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普通患者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会意字、指事字例析.ppt
- 《业主心理分析与满意度提升》.ppt
- 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ppt
-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讲.ppt
-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ppt
- 与颜色有关的英语演讲.ppt
- 券价格影响因素.ppt
- 压力应对幸福感与身心健康.ppt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ppt
- 准双曲面齿轮的加工.ppt
- DB45∕T 1896-2018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docx
- DB4501_T 0011.4-2023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第4部分:运行维护.docx
- DB45_T 2363-2021 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服务规范.docx
- SZDBZ 226-2017 公共供水场所安全防范系统要求.docx
- DB45_T 2325-2021 高速公路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docx
- DB45_T 2434-2021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社会工作服务规范.docx
- DB43_T 2648-2023 一次性竹质餐具(刀、叉、匙)通用技术要求.docx
- DB52_T 1540.7-2024 政务数据 第7部分:业务梳理指南.docx
- DB45∕T 1675-2018 户用沼气池施工规程.docx
- DB45_T 2430-2021 公共汽电车场站命名规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