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心理健康 四下22《勇敢与逞强》 教学设计.pdf

小学心理健康 四下22《勇敢与逞强》 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勇敢与逞强》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勇敢和逞强的概念,能够清晰区分两者的差异。

2.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案例分析,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哪些行

为是勇敢,哪些是逞强。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勇敢

的行为,避免盲目逞强。

4.提升学生应对困难情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决策能力,促进其心理

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深入剖析勇敢与逞强的内涵与区别,让学生形成明确的认知。

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经历,准确判断勇敢与逞强的行为表现。

教授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勇敢且恰当的选择。

2.难点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认知偏差,尤其是那些习惯

逞强或过度胆小的学生。

使学生能够将对勇敢和逞强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复杂多变的生

活情境中始终坚守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

1.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用于展示

勇敢与逞强的案例和概念解释。

2.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课堂活动中的记录和分享。

3.布置教室场景,以便进行情境模拟表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1.教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神秘的表情,说:“同学们,今天老师

要带大家开启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

种各样需要我们展现力量和勇气的时刻,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力

量叫勇敢,而有一种看似勇敢却可能暗藏危险的行为叫逞强。这两者

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们的面纱吧!”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勇敢与逞强”这一课题,然后展示一幅图片

图片上是一个小男孩在帮助一位老奶奶过马路,旁边另一个小男孩在

试图独自搬动一个非常重的大石头,表情十分吃力。教师引导学生观

察图片并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们能猜猜哪个行为是勇敢,哪个

是逞强吗?为什么?”

(二)勇敢与逞强的概念讲解

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现了一些勇敢的行为,如消防员冲

进熊熊大火中救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比赛、小朋友

勇敢地向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等。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同学

们,看完这些视频,你们能说一说在你们心中勇敢是什么吗?”鼓励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给出勇敢的定义:“勇敢就

是在面对危险、困难、痛苦或压力时,能够不害怕、不退缩,并且有

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同时这种行为是经过思考,是合理且负责任

的。”然后,教师再展示一些逞强的案例图片,如有人在没有任何保

护措施的情况下攀爬高楼外墙、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厉害而

和比自己强壮很多的人打架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后提问:

“那这些行为和我们刚刚说的勇敢有什么不一样呢?”

3.教师讲解逞强的概念:“逞强是指明明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

对某种情况,却为了面子、虚荣或者一时冲动而强行去做,这种行为

往往缺乏思考,是不理智的,而且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三)小组讨论与分享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卡片

上面写着一些行为描述,如“小明在考试没考好后,主动向父母和老

师分析原因,并制定学习计划努力提高成绩”“小红为了在跳绳比赛

中获得第一名,每天练习到很晚,即使身体很累也不休息”“小刚看

到有人欺负弱小,虽然自己也很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去制止”“小

莉在学校组织的登山活动中,为了第一个到达山顶,不顾山路陡峭

脱离队伍独自前行”等。

2.要求小组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哪些是勇敢,哪些是逞强,并在卡片

上做好记录,同时写下判断的理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

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例如:“大家想一想,这个行为的

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考虑到可能的后果呢?”

(四)案例分析

1.教师讲述一个案例:“有个叫小林的同学,他看到学校的篮球架

上的篮球卡住了。他心想,如果自己能把篮球取下来,同学们肯定会

佩服他。于是,他不顾自己个子矮小,也没有找老师或其他同学帮忙

就独自爬上篮球架。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下来,扭伤了脚。同学们

你们觉得小林的行为是勇敢还是逞强呢?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思考

如“小林的出发点是什么?他有没有评估自己的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微 wkl43685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