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俱乐部体育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俱乐部体育课Ⅱ
课程名称(英文)
ClubPhysicalEducationⅡ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
限选课
课程类别
通识限选课
考核形式
考查
总学分(学时/周)
1(32)
理论学分(学时)
0
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
1(32)
先修课程
俱乐部体育Ⅰ
后续课程
俱乐部体育Ⅲ
适应范围
全日制本科
面向专业
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
2
开课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课程网址
二、课程目标
基础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于专项体育运动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基础技能传授与练习,各种身体素质的指导和锻炼,使学生掌握专项体育发展史、运动技术原理等,能完成专项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能完成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量,能磨炼勤于锻炼、吃苦耐劳、规范性强等精神品质。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通过专项体育运动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1项专项体育运动发展史、技术原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认知目标)
目标2:通过专项体育运动基本技能传授和练习,使学生能完成该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通过各种身体素质的指导和锻炼,使能完成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量。(技能目标)
目标3:磨炼勤于锻炼、吃苦耐劳、规范性强等精神品质。(情感目标)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本课程教学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和涉及的指标点如表1所示。
表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涉及的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涉及的指标点
贡献度
目标1
综合育人
了解体育文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练习,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
H
目标2
教育情怀
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H
目标3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同伴交流协作,有效完成角色任务。
L
填写说明:“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涉及的指标点”指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贡献度选用标志(如“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支撑”,“L”表示“弱支撑”)表示。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理论
基础体育、专项体育、体质测试
2
2
身体素质
速度、力量、耐力、柔韧
8
8
实践教学?
专项技术与考查
22?
22
(二)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章体育理论
【教学内容】
选项1:体育舞蹈(拉丁)拉丁舞蹈运动发展概况
选项2:体育舞蹈(标准舞)标准舞运动发展概况
选项3:传统武术武术运动概述
选项4:跆拳道跆拳道运动的特点、起源和发展
选项5: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教学与组织管理、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
选项6:气排球排球(气排球)运动概况
选项7:乒乓球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发展概况和现代技术、战术的发展趋势
选项8:羽毛球羽毛球运动发展概况
选项9:网球网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选项10:足球足球运动概况。
选项11:体育保健体育保健学概况。
选项12:板球运动概述、板球教学与组织管理、板球教学内容与方法。
选项13:舞龙舞狮舞龙运动概况。
选项14:散打起源与发展、特点、作用及练习注意事项。
选项15:健身气功健身气功发展史、定义及属性、练功的基本要领、练功的注意事项。
选项16:排球运动概况。
选项17:瑜伽瑜伽的概论、历史、体系结构、练习原则。
选项18:健美操发展史、定义及属性、体育卫生、体育锻练中的自我医务监督。
选项19:田径健身田径运动概况。
【细化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学会基础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中的要点,对体质测试理论全面了解,通过教师的理论授课和自学过程,提高理论能力,为技术练习提供支撑。通过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体育锻炼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运动锻炼的热爱。
第二章:身体素质练习
序号
教学内容
细化教学目标
要求
学时数
1
速度素质
通过四学时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速度素质的练习各种方法,在课堂内进行练习,在课后布置作业完成素质练习,最终到达提高速度素质的量化指标。
教师认真做好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研究,学生学会不同的练习方法,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最后做好专项总结。
2
2
耐力素质
通过四学时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耐力素质的练习各种方法,在课堂内进行练习,在课后布置作业完成素质练习,最终到达提高耐力素质的量化指标。
教师认真做好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研究,学生学会不同的练习方法,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最后做好专项总结。
2
3
力量素质
通过四学时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力量素质的练习各种
文档评论(0)